1. <p id="xxo8s"></p>
    2. 紀念任繼愈先生百年誕辰:生也有涯,學無止境

      2016-04-17 17:16:5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專電(記者史競男)在北京西郊萬安公墓的任繼愈墓碑上,鐫刻著這句座右銘――“生也有涯,學無止境”。

        短短8個字,濃縮呈現了這位著名學者的學術人生。

        出生齊魯、自幼好學,到少年北上、遍訪名師,再至出入百家、論衡三教,終成學界楷模……2016年4月15日,是任繼愈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永遠的懷念――任繼愈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展”日前正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檔案、一沓沓手稿、一部部著作,生動還原出這位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的生前點滴。

        “一位真正的學者”

       

        任繼愈先生的學生說:“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學者。他家里掛著一副‘為學須入地獄,浩歌沖破云天’的對聯,意思是做學問很苦,要有下地獄一般的決心,但其中自有一番樂趣,靠的是獻身科學的激烈情懷。”

        這副對聯成為他一生的寫照。

        任繼愈一生勤奮治學、勇于創新,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提出的“儒教是宗教”論斷,成為認識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大基礎性理論貢獻,在學術界引起巨大震動。

        在北大就讀期間,任繼愈師從湯用彤、熊十力、錢穆等哲學大家。然而,當他接受并確立馬克思主義觀點之后,他便致信老師,不再相信老師佛學研究的方向。“相信馬列主義是真理,所信雖有不同,師生之誼長在。”此舉被熊十力先生贊為“誠信不欺,有古人風”。

        在展廳一角,由任繼愈主編的四卷本《中國哲學史》靜靜地擺在那里,并不顯眼。但這部1963年初版的著作,卻引領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走進了中國哲學史的大門。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回憶,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上學時,這部書他至少讀了6遍。這部多次再版的著作,長期作為大學教材,并獲得教育部特等獎。

        任繼愈生前最后10年,現任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每年都數次拜訪他。任繼愈每次都是對國家教育、文化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從未說過私事。

        “在當前這樣一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時期,以任繼愈為代表的,與時代同行、反映時代精神的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事業的杰出貢獻更加令人懷念。”雒樹剛說,紀念任繼愈先生,就要像他那樣保持知識分子的擔當精神和高尚情操。

        “圖書館界的旗幟”

        1987年5月,任繼愈就任北京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館長。國家圖書館就此恢復了知名學者擔任館長的傳統,任繼愈也開啟了守護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程。

        在擔任國家圖書館館長近二十年的時間里,他以整理傳統文化典籍為使命,先后組織領導和親自主持了《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中華大典》、新修《二十四史》、《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等多項大規模的文化工程,為中國文化發展高潮的到來做了充分的資料準備。

        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說:“任繼愈先生是中國圖書館界的一面旗幟。他對國家圖書館職能定位、學術定位和社會定位的思考與創見,深邃廣博,至今仍指引著國家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對全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據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陳力介紹,館里的同事們很少稱他為“任館長”,大家都習慣稱“任先生”。“因為館長只是一個行政職務,而他對于大家來說,更多的是一位可敬可親的導師、長輩。”

        作為老館長的又一代繼任者,韓永進說,在國圖人心里,先生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愛國敬業的奉獻精神就是百年國圖精神的化身,這種精神將在國圖下一個百年的歷史征程中代代相傳。如今,一代代學人、圖書館人,延續著他有涯的生命,探求著、實踐著、弘揚著傳統文化的精神。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