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中瑞“親密接觸”傳遞了哪些信號?

      2017-01-22 22:34:03 來源:國是直通車

        沒有握手寒暄的客套,拎著深色挎包進入會議室作了一個簡短的開場白后,瑞士聯邦主席多麗絲?洛伊特哈德就開始直接面對媒體的輪番發問。從推門進入到結束全部采訪的約兩個小時里,全程陪同這位瑞士歷史上第三位女性國家元首的只有一位新聞官。

        1月12日,堪稱現年53歲的洛伊特哈德的“中國媒體日”,從當地時間下午一點半開始,她接受了超過十多家中國媒體的采訪,而“習近平訪問瑞士”則是貫穿整場活動的核心主題。

        從1月15日至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瑞士進行了國事訪問,并出席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訪問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奧委會。據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介紹,此次訪問是2017年中國外交的開篇之舉,也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對瑞士進行國事訪問,而習近平也成為首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以及歷史上第一位到訪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奧委會的中國最高領導人。

        “當前我們看到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開始增多,瑞中兩國攜手合作可以避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激化。因為雙方都相信,開放和競爭是一件好事情。”洛伊特哈德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在她看來,對于世界而言,瑞中間的合作具有示范意義,而且兩國還可以在多邊合作機制中發揮作用。

        洛伊特哈德還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諸多變化,一些大國的領導人因為大選已經或可能會發生變化,而一些國家相互間的關系依舊緊張。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不僅能發揮世界大國的重要作用,也將是保持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

        瑞士各地華人華僑聚集在伯爾尼聯邦大廈外歡迎習近平到訪。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瑞士各地華人華僑聚集在伯爾尼聯邦大廈外歡迎習近平到訪。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大小國家間的合作典范

        難民危機持續發酵,英國脫歐進一步撕裂歐洲,在紛亂的2016年里,瑞士圣哥達隧道的開通是一件具有強心針意義的盛事,被法國總統奧朗德稱作是“開放和自由的象征”“打通的是通往歐洲未來的道路”。

        圣哥達隧道穿越阿爾卑斯山,總長度達到57公里,是目前全球最長的鐵路隧道,成為北歐和南歐之間的一個重要交通連接點。2016年6月,這條建設用時達17年之久的隧道開通當天,在時任瑞士聯邦主席約翰?施奈德-阿曼的陪同下,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時任意大利總理倫齊等歐洲國家領導人搭乘了通過該隧道的首列火車。

        作為當時的瑞士聯邦副主席兼環境、交通、能源與通信部長,洛伊特哈德是圣哥達隧道的直接負責人。在她看來,雖然從國土面積和人口上來看,瑞士是小國,但在經濟上,瑞士卻是大國,是全球第19大經濟體,2015年瑞士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更是超過八萬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處于歐洲心臟地位的瑞士,在推動歐洲經濟的提振和發展上,起著“發動機”和“穩定器”的作用。洛伊特哈德認為,在世界經濟處于下行期、經濟全球化面臨嚴重挑戰的時候,中國不論是在促進經濟發展還是在應對世界變局方面,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

        此外,在歷史上,作為永久中立國的瑞士一定程度上也扮演著不同國家和不同大陸之間的“搭橋”角色。“我們的角色是很特殊的,當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不是去干涉,而是提供建議、從中斡旋。”洛伊特哈德對中新社記者說。在她看來,這也是為什么中瑞之間雖然差異巨大但關系發展比較順利、兩國政府仍保持互信的重要原因之一。

        1950年初,頂著巨大的壓力,瑞士成為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之一。這之后,中瑞關系的發展歷程中擁有越來越多的“第一”:1980年,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剛剛開啟,瑞士企業便與中方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資的工業企業;進入新世紀, 2007年,瑞士成為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歐洲大陸國家;2014年,瑞士成為中國在歐洲大陸的首個自貿伙伴;2016年,瑞士成為中國首個創新戰略伙伴關系國。

        由瑞士SGS集團投資建立的亞洲首家第三方風能技術中心落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新社發 潘旭臨 攝
      由瑞士SGS集團投資建立的亞洲首家第三方風能技術中心落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新社發 潘旭臨 攝

        “瑞士的‘永久中立國’身份讓武力被排除在瑞士面對分歧、解決問題時的選項之外,因此,只有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和沖突。” 瑞士外交部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秘書約翰內斯?馬亞思對中新社記者說。

        當地時間2017年1月15日,在洛伊特哈德的陪同下,習近平乘坐瑞士政府專列自瑞士第一大城市蘇黎世前往瑞士首都伯爾尼。在專列行進過程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受洛伊特哈德主席夫婦邀請,雙方品茶暢談。習近平表示,中瑞雙方在很多國際問題上看法相近,我們愿同瑞方密切在國際事務中協調。“中瑞關系堪稱大小國家合作典范。”習近平強調說。

        在訪瑞前夕,習近平在瑞士媒體發表題為《深化務實合作共謀和平發展》的署名文章,稱兩國要完善中瑞自由貿易區,積極探討升級中瑞自由貿易協定,發揮其示范作用,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瑞士已經從與中國的貿易伙伴關系中獲益,這也已經在歐洲形成一種示范效應,而中瑞自貿協定的升級將使這種示范效應擴大化。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

        “中國的對外開放會走回頭路嗎?”在習近平即將飛抵瑞士進行訪問前夕,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瑞士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UNOG)大使瓦倫丁?策爾維格爾反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數天之后,在瑞士小鎮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習近平則恰好對這一問題作出了明確回應:

        “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要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多邊體制權威性和有效性。要踐行承諾、遵守規則,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選擇?!栋屠鑵f定》符合全球發展大方向,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共同堅守,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我們對子孫后代必須擔負的責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將習近平在達沃斯提出的“中國方案”看作是是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中國推出的引領全球治理方案的延續。在他看來,這將會進一步推動全球經濟治理向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在此進程中,也會為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制度性權利。在2016年9月舉行的G20杭州峰會上,達成了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等一系列文件,被廣泛認為是阻止全球化逆轉的重要舉措。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在達沃斯的演講中,習近平進一步強調說。

        在全球化問題上,洛伊特哈德支持了來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觀點,稱她與習近平有著共同的“價值觀與理念”,即只有開放與包容才能給全球經濟帶來共贏。“只有開放及開放的經濟體能帶來更好的結果。如今,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合作遠遠優于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 洛伊特哈德說。

        另附專訪:

        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瑞中合作具有示范意義

        文/徐方清

        中新社:中瑞兩國關系的歷史中,有許多開創性地“第一”。而現實的情況是,兩國間不論是在國土面積、人口、文化和政治體制上,都有著明顯的差異。為什么中瑞之間能有更多的共通點?

        洛伊特哈德:在歷史上,作為中立國的瑞士一定程度扮演著不同國家和不同大陸之間的“搭橋”角色。我們的角色是很特殊的,當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不是去干涉,而是提供建議、從中斡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是最早承認中國的國家之一。此外,瑞士位于歐洲的心臟,對于中國來說,我們也是歐洲市場的一部分。這或許也是中國愿意加強同瑞士合作的原因之一。

        中新社:進入21世紀,中瑞關系中依然頻繁出現“第一次”,比如,瑞士是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歐洲大陸國家,也是中國在歐洲大陸的首個自貿伙伴。上世紀50年代瑞士同中國建交的時候,瑞士政府是頂著巨大壓力的,現在瑞士在進一步拓展對華關系時,這種外部壓力還存在嗎?

        洛伊特哈德:中國是一個體量龐大的國家,我們總在說,總有一天你會看到,中國會再度回到世界領導者的位置上。在這個過程中,瑞士會起到積極的推動和支持作用。

        中國的發展依然在路上,拿正在推進的城鎮化來說,中國需要生產足夠的食品和各類產品來滿足新增的需求,擴大內需市場,保證6%至7%的經濟增速等等。作為一個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的國家,瑞士有很多東西可以與中國分享。這也許才是瑞士同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新社:你提到瑞士位于歐洲的心臟,那么在促進中國和西歐進一步發展關系、減少誤解上,瑞士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洛伊特哈德:盡管瑞士不是歐盟成員國,國家也很小,但是我們在許多方面都是“發動機”,在多項排名上我們都是全球領先。在經濟上,瑞士是全球第19大經濟體。當前我們看到,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開始增多,瑞中兩國攜手合作可以避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激化。因為雙方都相信,開放和競爭是一件好事情。對于世界而言,這種合作具有示范意義。

        此外,瑞中兩國還可以在多邊合作機制中發揮作用。我期待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聆聽習主席在這一問題上的見解,特別是中國將如何為世界經濟穩定做出貢獻。

        (實習生曹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馮玲玲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