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在經濟全球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中新社博鰲3月25日電 (夏賓)英國“脫歐”事件持續發酵、民粹主義在各國蔓延,在逆全球化勢頭日漸高漲下,經濟全球化的新動力在何方?
25日,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
“亞洲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離不開亞洲。”張高麗表示,亞洲國家幾十年來快速發展的歷程,就是不斷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亞洲國家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創造了“亞洲奇跡”。
亞洲國家分享著經濟全球化的紅利,壯大自我的同時也惠及世界。張高麗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亞洲已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5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直言,亞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對全球經濟起了“了不得”的作用。
“對于排斥全球化的人,我們要實實在在地讓他們看到全球化所帶來的巨大機遇,亞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亞洲發展動力和勢頭舉世矚目。”波士頓咨詢全球主席Hans-Paul Bürkner如是說。
在全球化進程中,亞洲還將扮演新角色。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Kent Calder表示,從全球體系的角度來看,此次在發達工業地區涌現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會嚴重威脅由全球化帶來的經濟迅猛增長勢頭。
“穩定、開放的國際經濟秩序顯然需要更多來自全球的支持,這不可避免地需要來自亞洲的支持。”Kent Calder說。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認為,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時刻,格外需要為其注入新的強勁動力。“新的動力在哪兒?亞洲肯定是答案之一。”
在當天的主旨演講中,張高麗表示,亞洲國家堅持擁抱而非排斥經濟全球化,始終是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積極參與者和堅定支持者,既收獲了經濟全球化的累累碩果,也為經濟全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重要的亞洲國家,中國在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致的賀信中提出,共同推動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進程。
Kent Calder表示,更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勢在必行”,以此解決動態的全球化滋生出的不平等問題。
此前,習近平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
Kent Calder表示,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具有執行力。特別是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這項頗具遠見卓識的橫貫亞洲大陸、聯通亞歐大陸的宏大計劃,展現了中國在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作出巨大貢獻的承諾。
在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Stephen Groff看來,區域一體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成為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有效保障,而中國積極參與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則是目前全球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激增背景下唯一有望正式落地的區域貿易協定。
Stephen Groff還提到,中國參與的湄公河沿岸國家的合作經驗也證實了深入區域一體化是可行的,6個成員國之間通過降低運輸、貿易和投資成本有助于推動區域經濟高速增長,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周文重認為,國際間的政策協調和公共產品提供是全球化的兩個重要保障,除了上述所提的“一帶一路”建設、RCEP、瀾湄合作機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運營等也都是對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有益嘗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