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中國法官員額制改革全面完成 12萬余名法官入額

      2017-07-03 12:47: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馬學玲 張尼)3日上午,最高法首批367名員額法官舉行向憲法宣誓儀式。這場宣誓活動,標志著中國法官員額制改革全面完成,全國法院共產生員額法官12萬余名,實現了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到辦案一線。

      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活動,并舉行發布會,通報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等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有關情況。
      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活動,并舉行發布會,通報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等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有關情況。

        最高法首批367名員額法官出爐

        ――中國司法史上的一件大事

        “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

        3日上午,一場隆重的憲法宣誓活動在最高人民法院舉行,宣誓活動的主角,是最高人民法院入額的首批367名法官。

        活動現場,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中國一級大法官沈德詠主持。

        這場宣誓活動,意味著最高人法院法官入額工作的順利完成,同時也標志著法官員額制改革在全國法院全面落實。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律協會長王俊峰表示,法官員額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最高人民法院開展首批入額法官工作,是中國司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將對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最高法選出的員額法官,都是啥來頭?

        ――博士占三成 平均法律工作經歷22年

        最高法選出的首批367名員額法官到底如何,有什么總體特征?在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連用三個“化”來描述:

        這是一支正規化隊伍:除審判委員會委員、巡回法庭主審法官外,刑事崗位151人,民事崗位99人,行政賠償崗位19人。

        這是一支專業化隊伍:博士研究生119人,碩士研究生205人,大學學歷43人。其中博士學歷占32.43%,碩士學歷占55.86%。

        這是一支職業化隊伍:平均年齡47歲,平均法律工作經歷22年,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審判員成為員額法官的主流。

        “整體年富力強、學歷較高,隊伍梯次較好,法學理論功底扎實,均承辦過疑難復雜案件或曾參與起草重要司法解釋,具有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充分體現了好中選優、能中選強的選任原則。”徐家新評價說。

        他強調,員額配置不搞“大鍋飯”,辦公廳、政工黨務、紀檢監察、司法技術等綜合部門不設員額崗位。10名綜合部門入額法官將交流到審判部門工作。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什么是入額法官,法官員額制到底咋回事?

        ――“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

        什么是入額法官?法官員額制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得從大的背景說起。

        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之后,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基礎性改革試點正式拉開帷幕。其中,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被認為是司法體制改革的一大“重頭戲”。

        所謂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就是將法院工作人員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各類別人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得其所,其中核心的內容是法官員額制改革。

        因為法官員額制改革是對法院工作人員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涉及每一位干警的切身利益,是一場動自己“奶酪”的硬仗,因此,被視為本輪司法體制改革中“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這塊“硬骨頭”啃得咋樣了?

        ――法官員額制改革全面完成 12萬余名法官入額

        如今,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啃得如何了?

        徐家新透露,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推進,從全國法院范圍來看,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已經被總體“啃下”。

        他介紹稱,法官員額制改革全面完成。截至今年6月,全國法院共遴選產生12萬余名員額法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367名員額法官),實現了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到辦案一線。

        徐家新說,員額法官選任工作總體平穩有序,司法人員各歸其位、各盡其責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審判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法官入額,不能“一入了之” 

        ――能者上,不勝任者讓

        展望未來,徐家新介紹說,首批法官入額完成后,最高人民法院機關將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按照“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要求,實行合議庭辦案責任制。

        徐家新具體談到,探索組建以入額法官為核心,法官助理、書記員分工協作、緊密配合的專業化審判團隊模式,健全審判權運行機制,全面提升審判工作質量和效率。

        “法官入額,不是頭銜和待遇,不能‘一入了之’,不等于終身入額。”

        徐家新指出,入額法官考核不過關、作風不過硬的要退出員額,形成“能進能出”“能者上,不勝任者讓”的正確導向。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首批員額法官憲法宣誓儀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領誓。圖為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未入額的法官,怎么辦?

        ――大體有四種渠道安置分流

        在改革之前,全國法官人數21萬多人,這次入額12萬,那沒有入額的法官如何安置?有何激勵機制?

        “未入額法官中有許多同志很優秀,他們由于各種原因沒能入額,比如說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法官主動讓賢,把機會留給了年輕法官。還有一些在綜合部門工作的法官,主動放棄了入額機會。還有一些年輕法官,由于年資條件還不夠,暫時還沒有入額,等等。”徐家新強調,對這些同志要予以充分肯定。

        徐家新介紹稱,目前,實踐中大體有四種渠道進行安置分流:一是轉任為法官助理,繼續在審判業務部門協助員額法官辦案;二是轉任司法行政人員,到綜合部門工作;三是一些年紀較大的法官從事案件評查、訴前調解等工作;四是交流到其他黨政部門。

        “這次沒有入額的法官在下次員額空缺遴選法官時,如果符合入額條件,他們還可以參加遴選入額。所有未入額法官,他們原來享有的法官資格以及津補貼保持不變。”徐家新說。

        他同時強調,“各級法院對未入額法官要加快安置步伐,更不得以辦案任務重為由讓他們獨立辦案,這一點態度是明確的,也是不動搖的。”(完)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