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以科技創新推動富民強縣新跨越
實施第五輪創新計劃以來,大化瑤族自治縣注重科技進步和創新工作,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努力推動科技興企、科技興農,促進富民強縣新跨越。
如何促進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大化縣委書記韋朝永告訴筆者,大化縣通過實施基層科技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落實各鄉鎮分管科技的領導和專門的科技助理, 確保資金到位,并建立健全相關機制,為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和廣西大學的幫助下,大化縣培訓了漁業產業研發人員7人,其中5人成為“行家里手”??h人社局負責組織開展電焊、建筑、汽車修理、水電安裝、挖掘機、汽車駕駛等勞動技能型人才培訓班,共辦班15期,培訓950人次,95%的參訓人員獲得相關部門頒發的上崗證??h科技局每年在16個鄉鎮各舉辦2期適合當地產業的技術培訓班,每年培訓約1000人次。同時,每年選派農村科技特派員10多人,深入企業、養殖基地、農業合作社等地,開展技術指導。
實施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工程,促進科技興企,創新發展。引進虎鷹水泥有限公司、大化大地糖業公司、大化富源礦業有限公司、荔森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廣西鼎越礦業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工業企業,并支持其開發新產品。目前,科技產品虎鷹牌水泥、大地牌無硫白砂糖、大化富源礦業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超精細碳酸鈣(1250-2000目)已經投放市場。荔森紙業年生產8萬噸高檔生活用紙項目、廣西鼎越礦業有限公司年產36萬噸高分子復合膜片(SPC環保紙)項目正在實施之中。
建立獨立的企業研發機構6家,建成區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區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化水力發電總廠水電企業科技研發中心已成為紅水河流域水電站技術創新主體,該流域所有水電站的運行與維護均由大化水力發電總廠的技術服務服務團隊提供科技支撐。大唐巖灘水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引進消化吸收并創新發明的推力球軸承導式葉止推技術,運用于水力發電的設備運行和系統維護,減少了維護的時間和成本。
實施科技興農能力提升工程,推進農業產業科技重點示范縣建設。大化加入羅非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國家級),組織實施廣西農業產業科技重點示范縣科技攻關課題《大化縣羅非魚高效健康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并在大化鎮城郊黃秀河庫汊、巖灘鎮下皇村和北景鎮江棟村、漢達村、六華村、那色村百車庫汊、那色村那色庫灣等建立核心示范基地,發展養殖示范戶2000多戶,養殖示范基地總面積4萬多畝。全縣羅非魚養殖共2500箱,年產值約5000多萬元。
實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巖灘庫區大水面復合式生態養殖開發及水產品深加工產業化示范》課題,在北景鎮、乙圩鄉庫汊建立多個標準化健康水產養殖示范場,推動水產業壯大發展。巖灘鎮下皇村被定為全國科普示范基地。
此外,該縣還利用現代農業技術,建立新大陸有機食用菌生產基地等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0個。研發、應用旱藕粉絲自動化生產設備及工藝獲得了國家專利,生產七百弄牌旱藕粉絲、玉米粉絲兩項無公害農業新產品,廣受市場歡迎。 (韋哲 覃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