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財政收入突破6.4億元
今年以來,大化瑤族自治縣深化各項財政改革,攻堅克難抓收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優化支出惠民生,走出經濟形勢低迷狀態,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截至11月中旬,全縣財政收入6.4億余元,同比增長13.7%,創下歷史新高。
據了解,面對全縣經濟下行、結構性減稅因素增多、收入任務加大的嚴峻形勢,該縣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財政增收蓄發后勁。大力支持旅游業、商貿物流服務業、特色農業等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農民增收。
深入開展財稅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營改增”工作。該縣通過納稅人稅務登記信息核對補錄,確認接收營改增納稅人499戶。截至10月20日,實現稅收入庫2248萬元,同比增長242.16%。與稅務部門建立月會聯系制度,加強收入分析、監測、稽查、清繳及非稅收入監管力度,保證稅收應征盡征。截至10月底,縣國稅、地稅組織收入分別為4億余元和1億余元。
多措并舉,清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組織核查各部門財政決算報表及數據,核實、統計、分析和匯總預算單位資金結余結轉情況,做到家底清楚。通過核實,全縣盤活的財政存量資金2015年達0.66億余元,2014年為0.41億余元,2013年以前為0.13億余元。同時,全面了解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和項目進展情況。對年初預算已確定的項目加快資金支付,對尚未下達預算支出指標的限時做好資金分配方案和指標下達,保障預算支出需要。此外,定期檢查全縣預算單位存量資金,對隱瞞未報的結余結轉資金視同違規設立“小金庫”處理;對在規定時限內尚未實施完成的項目資金,一律收回財政。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民生支出。該縣突出重點、厲行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機構運轉等“剛性”支出,集中財力向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領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提高預算執行的及時性、均衡性、有效性。截至11月中旬,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19億余元,同比增長5.6%。
開展強農惠農資金監管工作,促進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組織8個專項核驗小組,對全縣18個鄉鎮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微型企業資本金、補助資金和農資綜合補貼等惠農資金進行全面核查,杜絕腐敗現象發生,確保民生項目資金安全規范使用,使惠民政策真正落實到位。 (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