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做夢都想不到的”--搬遷后蘇福珠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南寧3月12日電題:“這是我做夢都想不到的”--搬遷后蘇福珠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記者劉偉、吳小康、曹祎銘
70歲的蘇福珠正在距老家30多公里的新居里生活。2年多前,在政府幫助下,他們舉家搬到縣城的移民小區。
蘇福珠的老家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六也鄉茶油村,與縣城的直線距離并不遠。村莊位于喀斯特地貌山區,那里大山林立、嚴重缺水缺土,農民只能在石頭縫里種莊稼。以前未通硬化路時去鄉里需步行4個小時,去縣城往返一趟要近10個小時。為趕路,不少村民都是凌晨四五點就出門。除非外出辦事,村民們一般不愿離開家。
如今坐在窗明幾凈的樓房里,蘇福珠有時會想起老屋以前的模樣。老屋建于上個世紀20年代,從蘇福珠的爺爺到蘇福珠的孫女,足足五代人在此住過。房子屬于當地典型的木頭結構建筑,共分三層,一樓養牛,二樓住人,三樓存放糧食。記者在當地采訪,經常會見到這樣的房屋。由于木板密封性不好,房間里充斥著一股濃重的牲畜糞便味。
守著窮山過慣了苦日子。三畝山地種出的玉米,僅夠蘇福珠一家糊口??吭谠郝淅镳B牛、豬和雞,辛辛苦苦積攢下的錢大多花在了修葺老房子上?!胺孔幽甏昧?,木頭腐朽了,瓦片容易斷裂?!?9歲那年,蘇福珠生下兒子蘇利,蘇利30歲結婚,兩年后生下女兒,父子二人均屬于晚婚晚育?!皼]有辦法,家里實在太窮,住的地方又閉塞,想討媳婦不容易?!?/p>
如何走出大山呢?從電視里看到外面的世界,蘇福珠憧憬著。兒子蘇利17歲初中畢業后,跟隨別人到廣東打工,這是老蘇家第一個到大城市謀生的年輕人。然而,在城市站穩腳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辛苦1年后,蘇利又回到了老家。
68歲這年,喜從天降。2014年當地黨委、政府加大了對生態惡劣地區貧困群眾的搬遷力度,蘇福珠趕緊報了名。作為較早一批搬遷戶,蘇福珠得到國家4.8萬元購房補助,加上15萬元貸款,他們在縣城“民族新城”易地搬遷小區里購買了一套140平方米住宅?!斑@是我做夢都想不到的?!?/p>
搬到城里后,蘇福珠一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為讓搬遷群眾在城里穩得住、能致富,當地政府利用優惠政策在移民小區附近引進了數十家電子廠、制衣廠,方便進城群眾就業。蘇福珠在小區里找到一份保安工作,月工資1300元。他和老伴每個月還分別享有90元養老補貼,此外外出打工的兒子和兒媳每月還寄來1000元生活費,蘇福珠和老伴、孫女3人吃穿不愁。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斬斷窮根、摘掉窮帽”,這是寫在大化縣“民族新城”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大門口的標語。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楊龍文說,“十三五”期間,大化縣扶貧移民搬遷工程計劃完成搬遷安置7749戶,2016年完成搬遷3617戶。
蘇福珠告訴記者,去年老家有人捎來話,老屋倒塌了?!八司退?,我不心疼?!苯衲?月的一天,他又回到了老家,看到院落里瓦礫成堆、殘壁斷垣,磚縫里冒出了野菜。望著已經廢棄的火灶、大石缸、豬圈,蘇福珠試圖揀點能用的東西捎回城里,一無所獲?!皼]有能用得上的?!彼f。(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