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企業都在玩并購,這些企業卻為何執著拆分?
古語有云,“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16年是忙碌的一年。正如此前的微信文章(點擊文尾“閱讀原文”查看詳情)提到,許多企業在忙著并購,科技行業規模最大一次收購事件、通訊大佬轉行做傳媒……10月的全球并購交易額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了4890億美元。

但是今天要說的是,在2016年,還有許多企業,它們卻在忙著拆分……
分拆是企業資產重組的一個重要途徑。企業進行業務分拆的原因多種多樣,總體來說,可能有三:一是拆分為上市;二是拆分求專注;三是拆分度危機。

拆分為上市
企業選取出表現較好的業務,拆分上市,這樣的做法十分普遍。這些業務往往不是公司的主營業務,但可能是戰略發展的業務。
據報道,碧桂園早前提出過將旗下教育板塊分拆上市,碧桂園目前旗下有47間學校,遍布在北京、上海以及省會城市,各個省份對國際教育的需求增長迅速,以配合旗下樓盤的社區配套。而在今年9月7日,碧桂園董事會就曾宣布,8月31日公司非全資附屬公司碧桂園物業服務已就其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并于上交所上市向中國證監會遞交申報材料。
一方面,企業不用公布其主體業務的相關數據,讓自身業務免受公開市場的監管;另一方面,通過拆分上市,企業又實現了在二級市場融資的目的,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拆分求專注
11月18日,太古股份公司、中國食品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分別披露可口可樂在中國裝瓶版圖的重整方案。次日,可口可樂與裝瓶合作伙伴舉行了簽約儀式,宣布重組后該公司在中國的裝瓶業務分別由中糧和太古兩家特許經營合作伙伴運營。
據報道,目前可口可樂擬出售的中國裝瓶廠資產,合計股權總價值約為59.14億元,其中部分資產的股權以30.14億元賣給太古,其他部分資產的股權以29億元賣給中糧。
可口可樂將在中國的瓶裝業務全部授權給他人,這也意味著可口可樂的業務板塊中將徹底沒有生產環節。今后,可口可樂將更加聚焦,專注品牌營銷及戰略規劃,未來給消費者帶來更美味的飲料。
裝瓶業務毛利率相對較低,且須要可口可樂公司跨國管理。將瓶裝業務完全剝離,改為特許經營已不是首次為之。據悉,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德國早已決定重回其核心業務。
拆分度危機
就在昨天,三星電子發布公告時表示,計劃將公司拆分為一家控股公司和一家生產及運營公司,將會花費6個月時間來對這一計劃進行研究。這一方案來源于今年10月初,美國激進對沖基金Elliott Management發給三星電子一封信,建議將該公司分拆為一家控股公司和一家運營公司,讓運營公司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
此前,被卷入“親信門”調查和Note7的大規模召回事件,都表明三星電子的治理結構存在重大缺陷。拆分成兩家公司后,更加明確各自的職能,將可能幫助公司度過危機。
當然,除了上述原因,還有許多偶然因素導致了企業的拆分,比如創始人離世、合伙人散伙、老板老板娘離婚后分家……這些因素的頻率雖不高,但對企業的影響卻不容小覷??傊?,在2016這個忙碌的經濟年里,分分合合的事情看多了,也油然而生一種淡然看天下之感。這也許就是快到年底該有的情愫吧。
大伙兒有什么想在年底聊的話題,都可以給“國是直通車”(微信號:WednesdayNews)留言哦?。▽m雨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