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科技企業出海,怎能在專利領域“裸泳”?

      2017-07-06 11:02:48 來源:科技日報

        “我感到非常不理解。”談到中國科技企業在美國申請專利的情況,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萊昂內爾?拉維努爾(Lionel Lavenue)聳了聳肩。

        萊昂內爾是科技領域的知識產權律師,近日應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之邀專程到中國做講座。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萊昂內爾有些無奈地說,他經常遇到一些中國科技企業,在進軍美國市場后,竟然連一個美國專利都沒有。

        申請海外專利的意識不足

        “在申請美國專利上,與美國本土企業和來自日本、韓國的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積極性顯得有點不足。”萊昂內爾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

        萊昂內爾所言也有數據為證。美國專利服務公司IFI Claims今年年初公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獲取美國專利TOP 50排行榜中,中國大陸企業獲取專利所占比例僅占2.5%。與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的企業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也曾列出一份數據: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的申請量達到110萬件,但是海外專利申請量只有4.2萬件,占國內申請量的3.82%,而同期美國和日本的比例分別為40.4%和61.2%。“這意味著,我國超過96%的發明在海外放棄了專利保護,失去了本該擁有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金東寒說。

        “比如,中國創業企業與美國創業企業的共同點是,都不知道如何申請專利。”萊昂內爾告訴記者,但當他與這些企業會面并告訴對方該怎么做時,差異就出現了:美國創業企業很快就去申請專利,多數中國創業企業依然無動于衷。

        “如果沒有專利,在美國市場的競爭中會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與萊昂內爾同到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做講座的飛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韶斌介紹,因為美國對專利的保護力度非常大,一旦涉及專利侵權,代價高昂。

        對待專利的思路要轉變

        “中國企業在海外申請的專利應該會越來越多。”朱韶斌對上述情況持樂觀態度,因為中國政府鼓勵企業申請更多專利,尤其是申請更多海外專利,而且對申請專利的企業有補貼政策。

        不過朱韶斌認為,中國企業不應僅僅考慮政府的鼓勵政策,而應更多考慮如何借助專利來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美國政府不會因為企業申請專利而給予補貼,但我們經常遇到一些中國企業,提到申請專利首先會想到政府會給予什么補貼。”萊昂內爾非常不解地說,中國企業需要摒棄這種觀念。“更值得考慮的是,企業有哪些技術和設計是最需要保護的,什么樣的知識產權布局是對企業長遠發展有利的。”

        另外,中國企業通常陷入的一個誤區是,往往先看其他競爭對手有沒有申請專利,再決定自己要不要申請專利。“如果你不積極申請專利,就會被對手搶先。而且如果沒有專利,在美國市場會面臨很大的市場風險。”朱韶斌以目前積極進軍海外市場的中國共享單車舉例說,如果中國共享單車進入美國市場,應該盡早在美國申請相關專利。

        專利是市場競爭重要籌碼

        雖然平時只是靜靜“躺”在那里,一旦涉及官司,專利對企業的重要性就會凸顯出來。

        朱韶斌與萊昂內爾曾代理一家進駐美國的中國國有企業的知識產權案件。這家企業被美國對手起訴專利侵權,而當時中國企業手中沒有一件相關領域的專利,那家美國企業卻手握幾百件專利。

        “當時的情況非常被動。”朱韶斌介紹,雖然最后他們通過使對方的專利無效打贏了官司,但是贏得非常艱難,而且成本也很高。如果這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申請了相關專利,就可以采取反訴等措施,逼迫對手撤訴或和解,形勢會更加有利。

        至于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后應采取什么樣的知識產權策略,萊昂內爾認為,一定不能認為,給產品申請一項專利就高枕無憂了。實際上,一個小小的無人機旋翼就可以申請多達50項外觀專利,而蘋果公司幾乎為iPhone手機的每一個外觀特征都申請了外觀專利。

        “進軍美國市場,你不能一味靠產品的價格和質量,還要有專利作籌碼。”萊昂內爾笑稱,這是他對中國科技企業最大的“忠告”。記者 劉園園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