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經濟新方位:分享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生力軍”

      2017-07-26 14:54: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 周銳)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窗口,分享經濟的崛起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生力軍”。

      圖為ofo小黃車在福州一展會上展示。(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圖為ofo小黃車在福州一展會上展示。(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從手機約車、拼車出行到覆蓋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單車,近年來中國分享經濟異軍突起,發展快速,創新活躍,應用廣泛,在一些領域走到了世界前列,并催生出一批創新創業型企業。

        國家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實現市場交易額達3.4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3%,參與分享人數達6億,提供服務者人數約6000萬。

        大量資本的涌入讓分享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分量日益凸顯。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分享經濟投資的規模體量之大,可以與房地產領域相媲美。他表示,在未來3到5年之內,分享經濟能夠成為中國投資增速不再往下掉的最為關鍵的支撐。

        除了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一些開放的互聯網服務平臺更是扮演起就業蓄水池的角色,為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為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去產能創造了穩定的環境。

      山西太原,民眾使用網約車服務。 中新社記者 武俊杰 攝
      山西太原,民眾使用網約車服務。 中新社記者 武俊杰 攝

        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平臺滴滴出行此前曾發布報告指出,在該平臺上,有53萬個來自鋼鐵、煤炭等落后產能行業的司機。該報告表示,對于去產能行業原月收入在1000元至2000元的職工來說,全職從事“滴滴”網約車工作讓他們的平均月收入至少提高1.5倍。

        OFO副總裁向繼貴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共享經濟下催生的共享單車行業與傳統行業和諧共生,激發潛能。對接傳統自行車,OFO先后和鳳凰、飛鴿等20多個自行車廠商建立供應關系,幫助一批企業從瀕臨破產到加班加點,直接惠及就業崗位超4萬個,帶動一線工人薪資收入水平平均增長15%。

        不過,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分享經濟”也遭遇到成長的煩惱,“泡沫經濟”“浪費式共享”“過度共享”等問題引發各方熱議。

      資料圖:用戶準備為手機充電。近日,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后,共享充電寶也在昆明亮相。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資料圖:用戶準備為手機充電。近日,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后,共享充電寶也在昆明亮相。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很多單車扔在路邊沒人用,大家覺得存在浪費。那么,滴滴、快的第一輪補貼大戰,短時間內花掉了幾十億元,是不是浪費?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如果這個行為能讓大家形成使用習慣,企業就獲取了很多長期用戶,這就是投資,而不是浪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影表示,他并不是鼓勵燒錢,但是如果企業判斷短時間內的投入能帶來大的長期收益,那么大家眼中的浪費,可能恰恰是企業家和投資人對未來的投資。

        張影強調,即便有浪費,那也不是分享經濟特有的標簽,因為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浪費。“大家能看到路邊無人騎的單車,也需要看到口碑票房都差的電影,以及賣不出去的產品。創新本身有個試錯的過程,過度(或不足)投資和浪費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過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參與分享經濟的企業還是遇到了實實在在的問題。如行業準入的門檻、舊的監管體系和利益格局以及難以獲得的公共數據,這些都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資料圖:共享汽車正式進入福州。 劉可耕 攝
      資料圖:共享汽車正式進入福州。 劉可耕 攝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官方日前為分享經濟送出大禮包,要求破除行業壁壘和地域限制,進一步取消或放寬資源提供者市場準入條件限制,審慎出臺新的市場準入政策,提高政策透明度;要探索建立政府、平臺企業、行業協會以及資源提供者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的分享經濟多方協同治理機制。

        針對一些分享經濟平臺企業反映的“缺乏公共數據資源支持”這一發展瓶頸,官方要求大力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加大政府部門對分享經濟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力度。(完)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