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入“下半場” 中財辦高官釋四點信號
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題:中國經濟進入“下半場” 中財辦高官釋四點信號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2017年中國經濟已進入“下半場”。
上半年6.9%的經濟增速能否保持、怎么保持,“黑天鵝”、“灰犀牛”之類的風險如何防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和經濟一局局長王志軍27日出席國新辦舉行的當前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釋放四點重要信息。
哪些經濟短板待解?
楊偉民指出,上半年經濟雖然穩中向好,但也存在問題:實體經濟循環不暢問題仍然比較嚴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任務還比較艱巨;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企業成本上升壓力也在加大;區域、產業、企業走勢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加劇。此外,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仍存,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
經濟求穩不是無所作為
針對下半年經濟工作怎么搞,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定了調:穩中求進。
“穩中求進不是無所作為,不是強力維穩、機械求穩,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為、奮發有為。在有所作為的同時要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時機,把握好度”,楊偉民強調,既要防止盲目躍進、大干快上,也要防止畏首畏尾、無所作為,既要防止“太過”,也要避免“不及”。
至于在哪些領域要“有所作為”,楊偉民稱,今年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這兩個方面有所進取,取得新的成效;要做到“三個確保”,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去杠桿成下半年重點
所謂“黑天鵝”,即事先未預料到的突發事件或問題;“灰犀牛”則是事先已有預兆,但被視而不見,最終導致嚴重后果的問題或事件。
王志軍表示,對“黑天鵝”,要加強跟蹤監測分析和預警預測,及時發現經濟運行中的趨勢性和苗頭性問題;對“灰犀牛”,如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國有企業高杠桿、地方債務、違法違規集資等問題,要摸清情況,區分輕重緩急和影響程度,突出重點,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決。
楊偉民指出,對系統性風險要早識別、早發現、早處置,一點一點處理,“化未來的大震為今天的小震”,不讓其最后引發大的系統性風險。他并表示,下半年要做好去杠桿工作,“因為這是風險的源頭。”
這意味著,中國不會對身邊的“灰犀牛”熟視無睹,而將主動作為,以循序漸進的辦法,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去產能做法將有微調
上半年中國去產能成效顯著。據官方數據,2017年上半年中國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74%。隨著煤炭產能退出,煤價大漲,中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0億元人民幣,但下游的煤電企業日子卻不好過了。
對此,楊偉民稱,去產能的目的是通過改革來校正要素配置扭曲。“具體的指標當然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過供給側后面那兩個字――改革”,通過改革去建立正常的市場秩序和上下游之間的關系。
楊偉民表示,下一步“可能需要對前一個階段去產能的做法做一些微調”,更多通過處置僵尸企業、市場化和法治化的辦法去產能,減少使用行政命令。
這意味著,今后中國去產能不會僅盯著數字進行目標管理,而要研究應采取何種市場化手段來實現;不會只記著目標,卻忘了改革“初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