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北京超七成老人歡迎移動支付 多數老年人每天都用

      2017-08-05 09:01:3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僅有7%的老年人對移動支付持否定態度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一項針對什剎海社區百位老年人的調查顯示,超七成老人歡迎移動支付,而且在所有能夠掌握移動支付的老人中,靠自己摸索學會手機支付的占比達到68%。對此,有關專家表示,移動支付不復雜,一般能夠出來購買東西的老人都有能力學習使用,當然仍會有一部分因為視力等身體原因不能使用移動支付的老人,這是極少數的一個群體,社會或商家應當提供彌補的措施。

        當很多年輕人在頭腦中將老年人與互聯網,特別是移動支付割裂開來的時候,一個不爭的事實卻已擺在面前:在全社會都走向老齡化的趨勢下,不是老人離不開市場經濟,而是當今市場的盤活越來越離不開老年消費群體。這使得在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消費前沿,并沒有因為其所謂的技術門檻而將老年人關在門外。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做的一項市場調查,印證了這一觀點。

        半數65歲以下老年人每天都用移動支付

        什剎海是京城比較典型的老年社區。數據顯示,在常住人口中,區域內65歲以上退休老人就有3500多名。北青報記者當天在什剎海周邊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對55歲至65歲、65歲至70歲以及70歲以上年齡段的老人使用移動支付的情況作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第一個年齡段里,50%以上老人每天都會使用移動支付。使用范圍包括日常購物、收發紅包、家庭繳費、共享單車。而在65歲至70歲年齡段,33%的老年人每周會使用移動支付3次以上,使用范圍和第一年齡段老人區別在共享單車的使用。而在70歲以上年齡段,33%的老年人每周使用移動支付1次,但使用范圍比較簡單,更多的是在家庭群體中收發紅包。

        但也有個例,一名82歲的老人就表示,他能夠使用移動支付日常消費,并親自給北青報記者做了演示。

        近七成老人靠自己學會移動支付

        出乎北青報記者意料的是,在所有能夠掌握移動支付的老人中,靠自己摸索學會手機支付的占比達到68%。而依靠子女或他人指導的占19%,社區培訓活動指導的占13%。在能夠使用移動支付的老人中,60%以上的老人使用的智能機是子女購買或者淘汰的,30%左右是自己購買的。但更多人表示,如果子女不給買智能手機,自己也會買,因為移動支付或者網上交流已經是日常生活所需。

        超七成老人愿意使用移動支付

        在所有被調查者中,認為老年人應該使用移動支付的被調查者比例占到了70%以上。很多人的觀念是,既然社會在進步,既然生活中需要移動支付,那我就應該掌握。就好比開車,以前能開車算個技能,現在有個駕照就是生活便利的保證。移動支付也是一樣的道理。

        15%左右持觀望態度,除了認為有一定難度,不太好掌握,比如眼花、手抖;還有的認為孩子天天看手機,對身體不好,這些都讓他們對智能手機有所懷疑,繼而對移動支付不置可否。還有7%的老人對老年人使用移動支付持否定態度,認為容易上當受騙。

        對此,什剎海社區某養老機構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當今社會,老人的觀念越來越新潮,生活越來越獨立,給自己的人生規劃越來越完善。以前都是子女給聯系養老院,現在自己就主動聯系來了。至于消費理念也日新月異,“想得開,別說換手機,新車新房都不在話下。經常抬腿就是三亞、西雙版納,為啥?那里有自己的房產。至于移動支付更不在話下,養老院吃膩了,或者孩子來探望,隨時可以叫個外賣,都是線上下單支付”。

        現場

        85歲老人用手機支付“一分錢買到車厘子”

        8月3日上午,上百名55歲以上老人來到了西城區什剎海百姓生活服務中心菜市場,用一分錢的價格,就買到了一市斤新鮮的車厘子。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年齡從55歲到80多歲的老人,是通過自己手機上的移動支付軟件付款的。此次活動旨在以媒體觀察的方式,觀察老年人對移動支付的態度以及移動支付在老年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為了達到足夠的吸引力,北青報記者在菜市場布置了“一分錢攤位”,50歲以上的老人只要掃碼并通過移動支付平臺付給商家一分錢,便可領走一斤車厘子。

        從早晨9點開始,車厘子攤位前便排起了隊伍。很多老人在確認該活動后,都拿出手機進行掃碼支付。一些沒有安裝支付功能的老人最終也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完成了安裝和交易。有些老人克服了眼花手抖、忘記密碼等問題,成功將車厘子領走。

        85歲的李大爺是在孫女的陪同下來到菜站的。拒絕了45歲的孫女幫助,老人自己用手機完成了一分錢的支付,帶著勝利者的驕傲領到了車厘子。

        “現在社會上都講究用手機付款,花多少錢輕松一掃就齊活兒,我覺得挺新鮮的。我出門買東西好幾次都忘了帶錢包,而且為了在付款的時候節省時間還要備一些零錢,所以頭個月我讓孩子們也給我手機上裝了支付寶,出門不帶錢也行了。”李大爺笑著說。

        說到社會上對老年人使用移動支付的態度,李大爺又笑了:“多老算老???按以前算法,我孫女都是老人兒了??涩F在我覺得我還小呢!”最后不忘補充一句:“思想老才是真的老!”

        截至12點活動終止,100多名老年人成功使用了移動支付。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人物

        “我兒子手機上的支付寶都是我給安裝的”

        王大爺:越是老人越應該掌握移動支付

        王大爺今年66歲了。他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對手機的移動支付功能一點都不陌生,并且有好幾年的使用歷史了。

        退休之前,王大爺就是個網絡達人,單位的很多同事不會用微博微信的,他都能夠幫忙安裝。自己的手機上,微信、支付寶的付款方式也都早就嘗試了。“我兒子手機上的支付寶都是我給安裝的。”他自豪地說。王大爺感覺有了移動支付,給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不光是買東西付款的時候不用找零,不用清點,而且支付速度也很快,網上購物更是便捷,在家就可以輕輕松松地“逛街”,不管想要什么都可以隨時上網購買,輕松支付還專門有人給送貨到家,遇到雨雪天氣也不用擔心買不到東西。

        和很多年輕人態度不同,王大爺認為越是老人越應該掌握移動支付:“隨著我們年齡越來越大,行走的速度越來越慢,網上購物能夠節省下大把時間干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抓住生命的小尾巴!”王大爺說話中拖著睿智和幽默。

        李奶奶:共享單車免費騎了一個月

        家住?內大街西四胡同的李奶奶去年剛退休。和王大爺一樣,也是移動支付的達人。

        她認為時代的進步、科技的進步為百姓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不去享受非??上В?ldquo;以前誰想過自行車滿大街隨便騎??!天天擔心的就是車被偷了。半年前什剎海還有自行車租賃業務呢!”如今她用移動支付既節省了大把購物的時間,又避免了攜帶大量現金的風險,同時還能做到出門掃碼騎車,再不擔心自行車被盜了。“告訴你吧,我這一個月騎車都沒花一分錢,因為得了獎,自行車白騎!”說這話時,李奶奶一臉得意。對于當天一分錢買到車厘子,李奶奶也不是很驚異:“你們肯定是在做推廣吧!我遇到的多了,我掃碼還得過電飯鍋呢!”

        張大爺:不圖便宜騙子就沒機會

        68歲的張大爺退休前從事財務工作,做事謹慎。在他的手機上,很早就有移動支付功能,但僅僅局限于在子女與幾個老伙伴間收發紅包。最近才剛剛注冊了共享單車。

        “社會上騙子太多了,騙人的方法也多,而且越來越盯著網絡作案,為啥???方便唄!所以呢,咱們從不隨便泄露個人信息,不貪圖小便宜!”張大爺說得特別認真,“要不是對你們這個活動知根知底,你別說車厘子,就是金鏈子我今天也不會掃碼!”他告訴北青報記者,他還時常提醒子女防止被騙。張大爺還總結,不管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只要不圖便宜,不泄露信息,騙子們就沒有可乘之機。

        觀點

        “移動支付不僅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更是一種趨勢”

        菜市場的調查顯示,超七成老人歡迎移動支付,也有部分老年人對于移動支付,要么不會操作,要么擔心安全問題拒絕使用。為此,北青報記者采訪了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盤和林。

        北青報記者:您怎么看這個調查結果?您平時喜歡用什么方式支付?

        盤和林:這說明絕大多數老人是歡迎移動支付的,當然由于一些社會環境的原因,部分老人擔心安全問題,這需要一個接受過程。但相信隨著老人們身邊的人尤其是他們的親人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支付,會有更多的老人能夠接受移動支付的。移動支付不復雜,一般能夠出來購買東西的老人都有能力學習使用,當然仍會有一部分因為視力等身體原因不能使用移動支付的老人,這是極少數的一個群體,社會或商家應當提供彌補的措施。

        我平時喜歡用移動支付,身上很少帶現金。移動支付不僅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更是一種趨勢。人類社會交易方式經歷了實物交換、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和靠信用完成交換三個發展階段。移動支付雖然本質上還是貨幣為媒介,但是融入了信用等因素。

        北青報記者:對于老年人擔憂的,諸如賬戶會不會被盜刷、網絡是否安全、個人隱私會否暴露等問題,怎樣去有針對性地解決?

        盤和林:無論是老人或者說年輕群體,總體來說移動支付在網絡安全、個人隱私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提升。老人的擔憂不會一下子解決,需要時間。

        北青報記者:隨著移動支付逐漸普及,如何保證支付安全?

        盤和林:支付安全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國家提供網絡安全、支付安全等法律體系、技術體系的“公共品”。這是任何個人或企業無法替代的,我國還有很大的建設空間。二是企業或行業自律。尤其是不能因為商業利益而侵犯消費者的隱私,這是違背法律和商業道德的,不斷提升移動支付安全的技術,也是企業保持競爭力、取信于消費者的需要。三是個人良好的習慣。如支付密碼等。

        北青報記者:如何讓移動手機支付更普惠,讓更多的老年人分享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怎樣正確幫助?

        盤和林:“善”是社會理性的根基性因素,我們應該看到一部分老人、視力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確實存在使用移動支付障礙,一是以技術進步來降低使用門檻,讓視力殘障人士等也能更便捷使用移動支付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二是,當前一些使用移動支付的商超應該提供少量的現金支付通道,或者安排專門的人員(可以由少部分營業員、促銷員兼職)來幫助老人等實現移動支付,例如老人支付現金,工作人員用個人或者公司代為移動支付。這個不會增加商超多少成本。商業模式或者說社會的進步一定要有“善性”,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不是這個進步帶來了多大的社會總福利,還要看為“最不利人群”所帶來的福利。

        北青報記者:移動手機支付會取代傳統支付嗎?

        盤和林:移動支付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現金支付,現金支付未必會消亡,但因為便捷性等原因,會有越來越多人青睞移動支付?,F金支付在未來會成為一種補充。手機支付的優勢是便捷性,省卻了攜帶現金的不安全性等,從整個社會而言,節約了印鈔、運輸、安保等交易成本,總體來說利大于弊。但目前由于法律、技術等原因,安全和隱私保護還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使用現金對相當人群來說還存在“落袋為安”的偏好。有人說,千萬不能剝奪了我們這代人數錢的快樂,說的就是這種偏好。

        北青報記者:對于移動手機支付您有什么樣的建議?國家、企業可以做哪些努力?

        盤和林:國家在市場秩序、公平等方面恪守公共利益“守夜人”責任,為移動支付提供法律保障,在安全及隱私等基礎性公共品方面加大供給力度。并為促進市場健康良性發展提供激勵,引導企業、個人參與到移動支付上來。企業則要在應用等商業領域發揮作用。希望政府、企業各盡其責、各盡其能,為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方式貢獻力量。

        文/本報記者 王海晉

        北青社區報 趙博 王鵬飛 劉越寒

        安全小貼士

        1.密碼自己保管好,不要告訴陌生人。

        2.收到的短信驗證碼、動態密碼等,誰問都不告訴他。

        3.不給陌生人轉賬、付款。真正的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不會要求你轉賬到所謂的“安全賬戶”,提出這種要求的人都是騙子。

        4.不掃來路不明的二維碼,不點來路不明的網址、短信里的鏈接。

        5.綁定支付寶賬戶的手機號碼停用了,記得一定要把手機號碼與支付寶賬號解除綁定。舊手機淘汰時,請子女幫你把手機“恢復出廠設置”。

        商家

        小吃店主:

        裝了收錢碼確實特方便

        除了水果攤、菜站,在什剎海德內大街上,還有不少商家是通過支付寶收款的。開小吃店的商家趙培成今年65歲,祖籍山東。1992年來到北京闖蕩,2003年,趙培成終于開起了屬于自己的小吃店。店中以經營小吃早點、面食及油炸類食品為主,由于自身手藝好、口味地道,生意很不錯。

        但是一開始,他自己也不會移動支付;“當時覺得這種新玩意,我一輩子也學不會了。”可是后來他發現,周邊的商戶都在利用移動支付實現收款。而且自己這里如果不能接受移動支付,不僅自己麻煩,做完早點,一邊賣東西,一邊還得收錢,也給顧客造成很多不便。甚至有的時候顧客沒帶錢,他這里又不能掃碼支付,也只能讓人家離開。

        2015年,趙培成在兒子的指導下,申請并注冊了支付寶,并在小店的柜臺處放置了支付寶收錢碼,供顧客們掃碼支付。“有了手機支付,確實特別的方便,顧客來了可以現金支付也可以掃碼支付,挺省事?,F在我們店里的顧客越來越多了,收益也不錯,我還推薦給了好幾個做蔬菜生意的朋友,教他們怎么操作呢”,他說。

        觀察

        摘下你心中的老花鏡

        確如文中所說,當很多青年人,作出關心姿態,對老年人使用移動支付說三道四的時候,他們已經老了。而當很多老人,笑看世間變化,從容接受挑戰的時候,他們還是孩子。

        從什剎海的老人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樂觀、豁達和從容。在他們眼里,科技只會讓生活越來越簡單,世故才讓一切變得沉重繁復。

        拋開這次調查,我們放眼歷史,沒有證據證明哪個年齡段就是糊涂和聰明的分水嶺。很多耄耋老人依然可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出貢獻。至于移動支付是否適合老年人,簡直是個不值得調查的調查。怕老人使用移動支付上當的理由背后,恐怕更多原因是嫌他們請教我們時,占用了自己寶貴的時間!

        北京老城區的升級,將淘汰更多的低級業態,取而代之的就是服務上門,送貨到家。享受這一切科技便利的前提,就是移動支付的普及。當我們找千萬個借口,給老年人的現代生活制造障礙時,還不如摘下心中的老花鏡,做個時代的孩子。

        文/北青社區報 趙博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