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民生賬更要明算:誰的孩子誰抱養 誰的承諾誰兌現

      2018-02-26 11:19:25 來源:人民日報

        民生賬更要明算(金海觀潮)

        吳秋余

        “誰請客?誰掏錢?”這句春節宴席上老生常談的玩笑話,卻曾經是困擾不少地方民生建設的“老大難”。近日,隨著《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出臺,基本就業服務、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障、基本住房保障……八大類18項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有了法定的“埋單者”。

        民生改善,千頭萬緒,但說到底還是花錢的事。如果民生項目成為空頭支票,不僅不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信用和權威性。辦好公共服務項目,兜牢民生底線,關鍵在于明確財政支出的責任。責不清則事難成,不把掏錢的責任分清楚,公共服務就會出現沒人管、搶著管、胡亂管的現象,一些本可由市場調節或社會提供的事務,財政包攬過多;一些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承擔不夠;一些本應由中央直接負責的事務卻交給地方承擔;而一些宜由地方負責的事務,中央承擔過多,地方沒有擔負起相應的支出責任。

        “治大國如烹小鮮”。政府財政支出雖然數額龐大,但也要像老百姓過日子一樣學會精打細算。居家過日子,就要懂得親兄弟明算賬,一項民生支出,只有明確了各級政府的事權和支出責任,才好定藍圖、謀規劃,才能讓民生建設的錢有來源、有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抓住了我國當前民生領域財政改革的關鍵,既能保障民生支出力度,讓老百姓踏實過日子,又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合理的民生改善目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一方面,誰的孩子誰抱養。通過設立共同財政事權,并分清各自的支出責任,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的支出責任將實行按比例分擔,并保持基本穩定,從而解決中央與地方部分財政事權不夠清晰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在權責清晰的基礎上,今后9項基本公共服務有了統一“國標”,讓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站上統一的民生起跑線,民生保障網將更牢更密,社會服務也會更加公平。

        另一方面,誰的承諾誰兌現?!安划敿也恢衩踪F”,只有讓各級政府知道了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才能更好地掂量清楚自己的錢包鼓不鼓。在落實“國標”的基礎上,今后地方因地制宜拿出高于國家基礎標準的地區標準,高出部分所需資金自行負擔。有了財政的“緊箍咒”,各地花錢才不會大手大腳、沒有約束,在上馬重大民生工程時才會從嚴把關、謹慎行事,避免決策拍腦袋、實施拉饑荒的尷尬局面。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春伊始,正是各地謀劃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時機。改善民生,既要盡力而為,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把更多可用財力投向民生工程,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讓發展更平衡更充分;更要量力而行,嚴格落實財政預算要求,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定過高的目標,不做不切實際的打算,給老百姓帶來穩穩的幸福。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涉及眾多領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設計,穩步推進。這項改革還在路上,未來還要加快推動其他領域劃分改革,并推動形成保障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科學合理的法律體系。要用科學規范的財政制度,算好民生改善的賬,管好政府花錢的手,讓財政的每一分錢產生更大的價值,防范可能的財政風險,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打牢根基。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