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專家:望共有產權房托起“新北京人”的住房夢

      2017-08-05 09:10:00 來源:新京報

        ■ 觀察家

        共有產權住房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完全遵循市場化機制,不干擾市場價格等,而是通過產權制度來抑制投機、支持中端購房。

        北京市住建委近日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委聯合起草《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實行政府與購房人按份共有產權方式,政府將其持有的部分產權的“使用權”讓渡給首次購房人。該做法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什么是共有產權住房?打個比方,假定個人欲在北京買一套住房400萬,假定政府、購房者各擁有50%(具體比例尚待明確)的產權,依照3成首付的慣例算,那共有產權住房購房者只需要支付60萬,用以前一半的錢(首付及月供)就能擁有一套穩定的住房。

        共有產權住房制度,無疑是以產權制度構建調控新思路。它不是著眼于抑制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抑或是限制了剛需人群的正當性住房需求,而是將“產權”作為切口。

        從現代產權理論的視角看,產權中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轉讓權,具有可分割性,并直接影響到產權的價值。“共有產權”本質是將產權中的所有權進行分割,并與“使用權”分離,在購房人出售時對收益權進行分享,對轉讓權適度限制。

        此舉不影響產權的真正使用價值,即滿足“住的需求”,房屋的質量、環境及物業費繳納等也都體現了同質同權的特點;但又從收益、轉讓等屬性層面限制了投機、炒作的可能性,再加上聚焦無房家庭的首次購房需求,某種程度上,是突出了精準的“保障為主”。

        共有產權住房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完全遵循市場化機制,不干擾市場價格等,而是通過產權制度來抑制投機、支持中端購房。它從購買到出租、產權退出,完全基于契約精神,按照市場價格、方式進行,避免了直接干擾價格帶來的種種弊端。正因如此,它被很多專家視為,在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的探路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

        共有產權房,更為“新北京人”的住房夢提供了“按揭”,從而有效提升了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而人才本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辦法》中的“房源分配不少于30%”“單身家庭申購,應年滿30周歲”等,都指向了“新北京人”的住房問題。

        樓市分化時代,高房價已成一線城市房價的“人設”。這對其留住人才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很多兼剛需族和“新北京人”于一身的人才,只能望“房”興嘆。很多人才因“職住分離”,大量精力被消耗在上班路上,這對社會來說,即是創新創業資源的浪費。

        而共有產權房也有望大幅降低部分“新北京人”安居樂業的門檻,使其不必過早被高房價所束縛,降低高房價對城市競爭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能提升其居住質量,推動職住均衡。

        當然,任何政策都得接受輿論審視與實踐檢驗。共有產權住房制度也有待審視和檢驗,但從以產權為調控落腳點的突破、給“新北京人”帶來利好看,其想象空間確實很大。

        □盤和林(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