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當心“冰箱性腸胃炎” 冷藏菜肴不超24小時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蹇貽
進入盛夏后,一些市民習慣于把冰箱視作食品的“保險箱”,幾乎把所有的菜品、飲品都儲存在冰箱中。殊不知,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時間過久,各類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就會在濕冷的環境中滋生。貪吃涼食的朋友從冰箱取出食物后立即食用,細菌就會入侵胃腸而引發“冰箱性腸胃炎”。
冰箱性胃炎是一種非炎癥性胃攣,它是由于食用冷飲或冷食,使胃黏膜毛細血管迅速痙攣收縮,胃黏膜缺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減少,從而使胃部殺菌的免疫能力降低所致。主要表現為進食冷飲或冷食30分鐘至1小時后,出現上腹部陣發性絞痛,嚴重者會出現嘔吐、惡心,通常不會出現腹瀉。若是老年人發生冰箱性胃炎,則可能引起反射性冠狀動脈缺血,從而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要預防冰箱性胃炎首先要注意,冰箱中冷藏菜肴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取出食用時一定要加熱透。夏天人們大都喜食涼拌菜,有的人喜歡將拌好的涼菜放入冰箱冷藏一陣再吃,這種食用方式是不科學的。涼菜冷藏后雖然爽口,但卻會刺激胃腸道,不利于健康。如果冰箱久未清潔,涼菜還有可能會沾染上細菌。其次,不要立即飲用從冰箱內取出的飲料,應在室溫條件下放置30分鐘后再喝。還要注意的是,冰箱儲物是有時間限制的,不宜過久;水果也最好隨洗隨吃,洗后在冰箱內放置兩小時以上再食用時,應再次清洗。小兒、老人及胃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過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