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摔沒崴腿“跑斷了”?有一種病叫慢性骨折
浙江在線-健康網5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柴燕宏 通訊員 王回南)現在許多都市白領都愛跑步,還常在朋友圈里曬跑打卡。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跑步是最簡單安全的鍛煉方式。
然而,跑步雖然有很多益處,卻并不是跑得越多越好,有人就跑著跑著,把腿“跑斷”了。
近幾天,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就接診不少于幾十例的“運動傷員”,不是腳踝扭傷,就是手腳骨折。他們都被確診為一個?。郝怨钦?。
因腳腫到醫院就醫,醫生說已骨折要手術
48歲的許先生是位民警,只要天氣允許,他每天至少要騎行30公里,經常去參加各種環湖環海自行車賽和鐵人三項賽。2個月前,他的腳踝有些腫脹疼痛,以為是岔了氣,直到前兩天,腳踝疼痛厲害,才到醫院拍片,發現雙足腳踝骨折,骨折塊已經掉到了關節腔里,必須要做手術。
他不明白的是,沒摔沒崴,能跑能跳為啥就骨折了?
對此,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陳之青表示,這叫“慢性骨折”,是慢性損傷累積而成的。大多是長期超負荷運動、用力不均、運動姿勢錯誤等引起的。經常運動尤其是愛跑步的人、喜歡暴走健身的老年人,最容易得。
與許先生一樣的還有身高1米61的小樂,將近140斤的體重讓她感到自卑。為了減肥,她每天跑步大約3公里,家住18樓的她每天爬上爬下,持續4天后,她發現自己左腳腳踝處腫了起來。趕到醫院就診,經核磁共振結果顯示:脛骨遠端骨小梁骨折。
“這就好像人體的恢復和損傷在比賽。運動中,骨頭因為承受壓力而產生損傷,睡一覺第二天可能就恢復了,但是如果損傷的速度比恢復的快,天長日久,恢復趕不上損傷的速度,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慢性骨折。”陳之青醫師解釋。
夏季,多做“溫和運動”
那么,到底該如何運動才能預防呢?
陳醫師建議,臨近夏季,多做“溫和運動”,形式有很多,如快走、慢跑、健身操、游泳、騎自行車、扭秧歌、跳交誼舞、保齡球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低強度,有節奏,無高難技巧,易堅持。個人可以按各自的喜好選擇,但應以每次運動后不感到疲勞為宜。
爬樓梯、爬山等運動不建議經常參與。因為上下臺階時下肢各關節的運動幅度、關節負荷以及肌肉活動等均與在平地上靜止、行走有差異,膝關節起主要承重和緩沖作用,上樓梯時,膝關節承受壓力約為自身體重的4倍,而下樓梯時卻達到了6倍。
簡單舉個例子: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在上樓梯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約為240公斤,而在他下樓時,膝關節承重達到了360公斤。
因此,類似于爬樓梯這種負重的運動,建議還是盡量少做。
夏季如何科學地鍛煉、健身
另外,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盧曉東主任也從自己的專業角度,提醒下各位“運動達人”。
一、晨練時間適當
最好在早上5點到6點半的時間,也可選擇在天氣涼爽的傍晚。但霧霾天氣是完全不建議去晨練的,對肺部將會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
二、運動適量補水
運動前40分鐘到1小時補充水分;運動期間,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運動過后十分鐘左右,等待心跳恢復正常之后,然后慢慢的喝水,因為運動后出汗,血液濃縮,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緩慢,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三、控制運動強度
如有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津津小汗,這表明運動適量;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心口發熱等,表明運動超限;如果你的運動始終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那就說明你的鍛煉不可能達到增強體質和耐力的目的,還需要再加點量??熳咭淮尾灰?0.3公里,慢跑一次不要超7.6公里,否則不僅影響關節功能,也會損傷心肺功能。
四、不宜立即沖涼
剛剛結束鍛煉,大汗淋漓時,全身的毛孔都被打開了,如果這時突然用冷水澆身,很容易引起發燒、感冒。涼水洗澡并不能幫助身體放松,反而會使肌肉更緊張。再者寒冷情況下縮血管遞質升高,會導致血壓升高。
正確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再用溫水沖澡,水溫應高于體溫1~2℃,這樣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