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長版”三伏天來了 高溫天如何預防腸道傳染病
隨著南昌正式入伏,為期40天的“加長版”三伏天很容易造成人體不適,從而引發各種疾病。記者從市衛計委了解到,每年6月開始,腸道傳染疾病就進入高發期,并且會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因此,如何在炎炎夏日保持身體健康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才能安全地度過三伏天?健康專家給大家支招。
什么是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疾病是一組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常見的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甲型肝炎等。腸道傳染疾病的病原體從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圍環境,再通過水、食物、手、蒼蠅、蟑螂等媒介經口腔進入胃腸道,在人體內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發病,并繼續排出病原體再傳染給其他健康人。
大多數腸道傳染疾病患者發病時,會有惡心、嘔吐、腹痛、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有些伴有發熱、頭痛、肢體疼痛、全身中毒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
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腸道傳染疾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病人及帶菌(病毒)者。腸道傳染疾病的病原體隨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或嘔吐物排出體外,只有經口食入才引起發病,其傳播途徑有:
經水傳播:被這些致病菌污染的地面水進入未完全密封的水井,或在江河洗滌病人衣物、傾倒吐瀉物;帶菌的船民排泄物直接污染江河水等。人們如果喝進被污染的生水,或用這些水洗刷食具、水果和生吃的蔬菜,致病菌便可經口腔進入人體。
經食物傳播:攜帶致病菌的食物有:受致病菌污染水域的海產品;用受污染的水洗滌水果、蔬菜;加工后可直接食用但再受污染的食品;生熟共用砧板切的熟食。
接觸傳播:主要是經手傳播,即健康人的手接觸了受致病菌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觸食品而引起傳染。
昆蟲媒介傳播:主要是蒼蠅和蟑螂叮爬污染物后再叮爬食物引起傳播。
腸道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五要:飯前便后要洗手,買回水產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熱透,生熟食品要分開,出現癥狀要就診。
2、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無牌餐飲不光顧,腐爛食品不要吃,暴飲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3、保持環境整潔,消滅蒼蠅、蟑螂,及時處理垃圾和人畜糞便,防止水體污染。
4、可能被病人排泄物污染的廁所、餐具、地面、拖把、門把手、衣物等要進行消毒。
5、發生腸道傳染病時,群眾應自覺停止宴請聚餐。
6、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抵抗能力。
居民膳食指南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2、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吃和動平衡是保持健康體重的關鍵,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該堅持天天運動,每周應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運動,累計150分鐘以上;平均每天步行6000步。
3、多吃蔬果、奶類、大豆。蔬菜和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奶類和大豆類富含鈣、優質蛋白質。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每天攝入200-350克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吃各種奶制品,相當于每天液態奶300克;經常吃豆制品,適量吃堅果。
4、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動物性食物優選魚和禽類,吃雞蛋不棄蛋黃,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食品。每周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克。
5、少鹽少油,控糖限酒。培養清淡飲食習慣,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每天烹調油25-30克,每天攝入糖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一天飲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選對方法 科學健身
1、運動強度:常用的運動強度指標為心率,運動時一般要達到60%-85%最大心率,健康中青年人最大心率=220-年齡,病人或老年人最大心率=170-年齡。
2、運動時間:由運動強度和運動者的一般狀況決定,通常70%最大心率的運動強度持續時間為20-30分鐘;高于此強度,持續時間可為10-15分鐘;低于此強度,則為45-60分鐘。
3、運動頻率: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運動,累計150分鐘以上。
4、運動形式:強調大肌群參與的具有節律性反復重復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騎車等。
5、運動程序:先做10-15分鐘的熱身運動,如緩慢步行、肌肉伸展、關節活動等,然后進行規定的運動強度鍛煉。結束時,再進行5-10分鐘的整理運動,使機體逐漸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如調整呼吸、慢速運動、肌肉伸展、關節活動等。
南昌晚報全媒體記者 曾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