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人在旅途逾六成遇“旅行病” 這六類藥物要備好

      2017-08-08 16:42:05 來源:廣州日報

        每年暑假都是家庭旅行的高峰期,可是,有多少家庭會在旅行前去咨詢醫生應該做哪些疾病預防準備呢?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疾病科最新成立的廣東首個“旅行相關感染疾病”專病門診獲悉,有研究表明,64%的旅行者在旅途中出現健康問題,8%的人因此就醫;26%的旅行者回國后患病,12%的人需去醫院接受診治。其中,旅行者最容易患上的是旅行相關感染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腹瀉和蚊蟲叮咬性感染。

        專家提醒,旅行前最好到與感染疾病相關的門診進行醫學咨詢,請醫生根據就診者的健康狀況、有無合并基礎疾病等,評估是否適合旅行,告知在旅途中如何避免疾病和意外傷害的發生,并針對出行目的地給予接種疫苗或服用預防重大傳染病藥物的建議。

        警惕

        旅行者最易患上旅行相關感染病

        為什么要開設“旅行相關感染疾病”專病門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潘興飛介紹,近幾十年來,全球化旅游業蓬勃發展。“美國有相關的研究表明,64%的旅行者在旅途中出現健康問題,8%的人因此而就醫;26%的旅行者回國后患病,12%的人需去醫院接受診治。”他說,旅行者最容易患上的是旅行相關感染疾病。

        何為旅行相關感染疾???潘興飛說,主要是在旅途中因環境氣候變化、不潔飲食、蚊蟲叮咬等原因直接導致的感染性疾病。此外,由于舟車勞頓,時差轉換,當地環境氣候、飲用水硬度、飲食習慣的變化等原因,旅行者的身體狀況也容易發生變化,導致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從而發生各種感染性疾病。

        潘興飛介紹,旅行中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兩類:一是感染性腹瀉,二是因蚊蟲等叮咬而感染的蟲媒傳染病和蟲咬性皮炎。

        旅行病1

        感染性腹瀉:發病率高達30%~70%

        旅行者在旅途中最常見的疾病是腹瀉。旅行者腹瀉,俗稱“水土不服”,是一種腸道傳染病,主要是由多種微生物,包括各種病毒、細菌等感染引起的,主要通過飲用被污染的水或進食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發生。

        “不同的旅行目的地和季節,旅行者腹瀉的發病率高達30%~70%。”潘興飛介紹,近幾年在我國診治的瘧疾病例中,輸入病例占到98%以上。

        如何預防?潘興飛建議:

        1.食物要完全煮熟,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及未煮熟的肉、蛋類等食品,避免進食未清洗或去皮的果蔬,避免進食街頭商販加工的食品,避免進食野生動物;

        2.自來水必須煮沸后飲用,飲料應購買工廠密封的瓶裝或罐裝飲品,牛奶和乳制品必須經巴氏消毒且無菌包裝;

        3.勤洗手,勤清潔餐具器皿,進餐前應使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消毒劑擦手,刷牙、漱口、清理傷口時,一定注意使用清潔水源,避免在江河湖泊游泳。

        旅行病2

        蟲媒傳染病和蟲咬性皮炎

        潘興飛介紹,今年4月,曾有新聞報道,一個女子在某熱帶國家旅游時被蟲咬,最后醫生從她的小腿中取出兩條活著的蟲體。“其實,旅行中發生因蚊蟲叮咬而感染的蟲媒傳染病和蟲咬性皮炎很常見,特別是去到熱帶地區等。”

        潘興飛介紹,常見的蟲媒傳染病包括:經蚊子傳播的登革熱、瘧疾、乙型腦炎、寨卡、黃熱病、基孔肯雅熱等;經蜱蟲傳播的非洲蜱咬熱、地中海斑點熱、蜱源性腦炎等;其他如恙螨傳播的恙蟲病、跳蚤傳播的鼠疫等。

        而在不同地區游玩,蟲媒性傳染病的預防重點也不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到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游玩,國內的如海南,國外的如非洲、東南亞地區、拉丁美洲、大洋洲及太平洋島嶼等,應特別注意防蚊,以預防瘧疾、登革熱、登革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寨卡、黃熱病、絲蟲病等疾病。

        如何預防旅行中蟲媒傳染???潘興飛說,要注意以下三點:

        1.使用避蚊劑,如避蚊胺,可噴灑在暴露的皮膚上,注意每隔數小時需重復使用;

        2.使用殺蟲劑,如撲滅司林,用于處理衣褲鞋襪、蚊帳、睡袋等,但不能直接噴射皮膚;

        3.物理屏障避蚊方法,旅行期間穿著長袖衣褲,避免皮膚暴露,住宿房間使用紗窗、紗門防蚊蟲,睡覺掛蚊帳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嬰兒不適合使用化學避蚊劑,應采取物理屏障防蚊。

        專家提醒

        出境:出行前4~8周到醫院咨詢

        潘興飛提醒,如計劃出境旅行,也可通過中國外交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海關等官方網站了解當地法律和海關檢驗檢疫條例,搜索目的地旅行警告和疫苗注射要求,按要求提前進行體檢和接種相應疫苗,并在具有資質的機構開具相應的體檢報告和免疫憑證。

        “有出境旅行、工作、留學計劃的人員,特別是到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人員,最好在出行前4~8周去醫院進行疾病預防咨詢。”

        潘興飛還提醒,旅行中和旅行結束后,旅行者都應關注自己的身體情況,如出現發熱、皮疹、腹瀉等不適,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近期去過哪些地方旅行、有無蚊蟲叮咬、有無特殊飲食等,有助于醫生對疾病的判斷與診治。

        出游小藥箱

        最好準備六類常用藥物

        潘興飛建議,如果是合家出游,除了有基礎疾病需長期服藥者需在出行前到??崎T診評估基礎疾病情況,準備并分裝好足夠的維持治療藥物,還需要準備一個隨身攜帶的急救包,里面準備六類常用的藥物和用品。

        1.用于外傷發生時緊急消毒包扎處理的藥品:如創可貼、碘伏消毒液、紗布、棉球等;

        2.用于旅途中突發的急性發熱、感冒疾病的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消炎止痛藥、感冒藥等;

        3.用于緩解乘車、船和飛機引起的眩暈、惡心、嘔吐等暈動病癥狀的藥物:如暈動片、苯巴比妥東莨菪堿、苯海拉明等;

        4.用于治療旅行者腹瀉的藥物:如咯哌丁胺、次水楊酸鉍、利福昔明、黃連素、蒙脫石散等;

        5.用于緩解皮膚過敏、蟲咬性和接觸性皮炎癥狀的藥物:如撲爾敏、苯海拉明等;

        6.用于預防蚊蟲叮咬的藥物:如避蚊胺等。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潘興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白恬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