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細菌戰幸存者:70年的傷口仍在潰爛 001ttt
中新社衢州7月30日電 題:侵華日軍細菌戰幸存者:70年的傷口仍在潰爛
作者 邵燕飛 吳雨辰
陰暗的光線,潮濕的地面,隨處堆積的雜物……這是崔菊英老人家中給人的第一印象。這位84歲高齡的老人居住在浙江衢州市柯城區新鋪村的一間小屋里。平日,崔菊英佝僂的身體就躺在床上,因為患有老年癡呆,似乎外面的一切都與她無關,就這樣靜靜著等待時間流逝。
老人習慣把褲腳卷到膝蓋,這樣能方便露出小腿。兩條骨瘦如柴的小腿包扎著厚厚的紗布。揭開紗布,本應有彈性的肌肉已經完全潰爛,令人觸目驚心。
這是70多年前,侵華日軍發動細菌戰給她留下的傷口。如今在衢州地區像崔菊英這樣深受爛腳病折磨的老人,還有大約200人。
近些年來,伴隨著愛心人士的呼吁,救助爛腳病的社會聲音越來越強。“救助‘爛腳老人’就是對抗戰最好的紀念!”細菌戰衢州受害者協會前會長楊大方說。
1940年至1944年期間,日軍在浙江地區發動了3次較大規模的細菌戰,衢州則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城市。統計顯示,1940年至1948年,衢州地區累計染鼠疫發病30余萬人,死亡4萬余人,浙江地區死于日軍細菌戰的人數超過6萬。
如今70多年過去,細菌戰留下的傷口仍在潰爛。
幸存下來的爛腳老人有的因為爛腳終生孤苦,還留下了巨大的心里陰影。
“我們剛開始去摸底調查爛腳病人時,有的就一個人住在村里的一角,因為氣味太臭,別人都遠離他,他們非常自卑,把自己封閉在家里。有個老人甚至連親妹妹去世都不敢參加葬禮。”衢州柯城區人民醫院黨委辦公室主任說。
歷史需要銘記,但最后的見證者卻在逐漸凋零。多年來,因為爛腳病人多為農民,因貧窮和缺乏教育,他們很多只會選擇默默忍受痛苦,許多人在患病不久就倉惶離世。但一直有一批社會人士,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讓世人看到戰爭的罪行。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原衢州衛生防疫站站長邱明軒一直致力于細菌戰研究,作為當年的親歷者之一,他用了40年的時間潛心研究,編輯出版了三本有關日軍細菌戰在衢罪證的書籍,為研究細菌戰留下了有力的佐證。
2005年,邱明軒和細菌戰衢州受害者協會前會長楊大方、細菌戰受害幸存者吳世根一起,在衢州市建立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經過多次修繕,這座展覽館已經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名錄。
自2009年開始,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的“日軍細菌戰爛腳病”治療小組、中國醫師協會創傷外科醫師分會會長陸樹良帶領的專家團隊、衢州日報集團都開始努力幫助這些受盡折磨的老人。
“現在救助還來得及,不管開始的時間早晚,讓這些病人能安享晚年。”現任細菌戰衢州受害者協會會長吳建平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