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北斗加速走向大眾應用 www.45gaody.com
中新社南京7月30日電 (記者 黃瑩)“北斗應用的發展比我預想的要快,但也是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隨著國內自主研發的北斗芯片模塊進入實用化階段,北斗在大眾應用將更為廣泛。”中科院院士孫家棟30日受訪時表示,相對于GPS(全球定位系統),北斗更為年輕,發展空間更大。
當日,由中國工程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資助的“中國導航與位置服務系統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研究”項目,在江蘇省昆山杜克大學召開首次專家咨詢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相關領域的30余位專家參會。
作為國家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北斗導航衛星區域系統從2004年啟動建設,2012年底已實現對亞太地區的正式運營。其精度達10米,已完全可以與GPS媲美。
孫家棟說,日前采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兩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年底前還將再發射兩顆,進一步增強衛星間的互相通信功能。隨著自主北斗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北斗系統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大地測量、救災減災和手機導航等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北斗將繼續加強國際合作,2020年實現全球覆蓋。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地基增強站的建設作為重要戰略,將有效提高系統服務精度、可靠度和穩定性。屆時,北斗在定位精準度可達厘米級。冉承其介紹,中國和俄羅斯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合作正進一步加強,并計劃于近年形成統一的導航空間。北斗現已運用于中俄跨境運輸車輛的管理,既增強了有效監管,又能提高運輸車輛的效益。
作為項目負責人,昆山杜克大學校長劉經南院士表示,衛星導航技術正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促進下,只有天地信息融合發展,產業跨界融合,才能贏得市場,以及與發達國家并駕齊驅。值得一提的是,北斗所獨具的120個字符的雙向短報文通信功能,表現出更強的應急搜救功效,即便與遙不可及的戰地朋友也能實現輕松“傳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