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一游客游玩水上樂園 被造波池水浪掀翻遭踩踏 高潔云入情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炎炎夏日,水上樂園成了人們避暑的好去處,很多水上樂園中的造波池(也就是有人造波浪的泳池)項目也非常流行,深受人們的歡迎。不過,消費者在享受水上清涼的同時,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幾天前,在上海、江蘇連續發生兩起和造波池有關的死傷事件,再次引發了民眾對于造波池和水上樂園安全問題的關注。
8月1日晚上10點多,江蘇揚州市的武警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40多歲的男子。這位男子穿著泳褲,身上有部分擦傷。
據他介紹,當天晚上自己在當地一家游泳館戲水時,被造波池里的波浪掀翻到池底,隨后有幾十人從他身上踩踏過去。幸好這位男子身體健壯,及時將身體撐出了水面。游泳館工作人員發現這一情況后,將男子送到醫院救治。所幸的是,經過醫生檢查,受傷男子并沒什么大礙。
與揚州這位男子相比,上海的13歲男孩方某就沒這么幸運了。就在同一天晚上,方某跟著姨媽和表哥到奉賢區體育中心游泳。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就在這個造波池里,方某的生命劃上了句號。當地媒體隨后披露了事情的經過。
事發時,方某和姨媽、表哥三人來到游泳館的室外游泳池游泳,一號港救生員發現方某在潛水區與深水區的交界處,似乎在低頭悶水。救生員與方某打招呼,見其沒有反應,立即跳入游泳池將其拖出水面并急救。隨后方某被送進奉賢區中心醫院,最終因搶救無效不幸死亡。
報道中提到的方某所溺亡的室外游泳池,是一個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超大造波池。盡管方某溺亡的具體原因還不明確,但接連發生的兩次事故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事發地點都是造波池。造波池本身,是不是安全呢?
所謂造波池又叫人造海岸,實際上就是可以生成波浪的游泳池。常年從事水上樂園設備銷售工作的王經理向記者介紹了其中的原理。
王經理:他有兩種,一種是用風吹的,一種是用真空泵抽空氣的那一種,真空的是用那個真空泵把空氣抽干了以后,然后就可以造出很高的浪。
王經理說,波浪的樣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需求制作出來。
王經理:波浪有八種。裝的機子多,它力大一點,浪就高,裝多兩排的話,它馬力夠了,馬力夠了,浪就大一點,造波(到)多少,它是有一個比例的,一看這結構,好像你多大面積的建筑,一般的話用(力氣)的話,都可以造到一米、一米五以上,最高一米五左右。
除了造波設備以外,造波池在場地的設計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
王經理:就它是一個斜面,沙灘那一塊兒比較淺。
造波池對于場地要求比較高,還需要特定的設備,因此有一定危險性。據一位造波池工程師介紹,造波池最危險的就是位于池壁的進水口和回水口,功率大的話會產生很大的吸力和拉力,所以必須在出水口的1-2米之外,設置一條警戒線,將泳客隔離在危險范圍外。除了警戒線,造波池出水口處還必須安裝防護網,以防止游泳者被吸入。跟普通游泳池相比,造波池一般都在戶外,面積也要大上四五倍,而且水深都是由淺到深,呈斜坡狀,最深在2米,危險系數要比普通游泳池大。同時,因為是扇面,晚上造波池的水面燈光反射與普通泳池不太一樣,危險系數也相對較高。記者檢索發現,近些年與造波池相關的安全事故層出不窮。但在王經理看來,造波池的安全系數還是很高的。而且,現在建造造波池的程序比原來更簡單。
王經理:安全系數特別高,我們今年全國建了200多套都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而且這種的都不屬于特種設備的,以前是屬于特種設備經常要檢查的,現在已經改了,不屬于特種設備,已經誰都可以建的這東西。去年已經不屬于特種設備,就不用檢查了,你買設備的人可以建,誰都可以建這個東西,不用審批,只要你把地皮拿下來就可以了。
據了解,正因為造波池并非是正規的游泳場所,目前在救生員配備等方面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有業內人士就呼吁,鑒于造波池有別于室內游泳場所,且有一定的危險性,相關部門應盡快明確行業標準,來防范風險。(記者劉會民 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