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浙江特大網絡販毒案偵破紀實 跨省抓獲嫌疑人14名 雞籠為石顆

      2015-08-04 20:37: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浙江特大網絡販毒案偵破紀實跨省抓獲嫌疑人14名
      余姚警方跨省抓獲嫌疑人14名?!P 攝

        中新網寧波8月4日電(記者 何蔣勇)7月8日凌晨,隨著指揮部一聲令下,浙江省余姚警方200余名警力,會同寧波市公安局禁毒、特警等專業警種,展開統一收網行動,當場抓獲販毒犯罪嫌疑人14名,繳獲冰毒14.1公斤、仿“六四”式手槍1支、子彈9發、作案轎車1輛和涉案銀行卡8張,凍結涉毒資金10余萬元,一舉摧毀了這一公安部督辦的特大網絡販毒目標案件。

       

       

        記者今天(4日)從當地警方獲悉,該案涉及湖北、江蘇、福建、山東、廣東、遼寧、黑龍江等10個省16個地市,涉案毒品達數十公斤,涉案金額高達400余萬元,是余姚警方近年來偵破的涉案金額最高、當場繳獲毒品數量最大的網絡販毒案件。

        無人認領的神秘包裹

        今年2月16日中午,一名年輕男子來到了余姚市陸埠鎮一家快遞網點,在迅速填寫兩張快遞單后就留下兩個包裹匆匆離去了。之后,接件員在清理郵件時發現,兩張快遞單分屬不同的目的地且沒有粘貼在對應的包裹上。無奈之下,接件員只得打開包裹進行查看,發現是兩件不同款式的羊毛衫,而里面夾帶的“內容”卻著實讓人意外――1小包“白色晶體”。

        無數電影鏡頭瞬間劃過接件員的腦海,“該不會是……”,來不及多想,他就撥通了快遞單上的聯系電話。當對方得知是快遞公司打來的電話,開始語無倫次、語焉不詳,沒說幾句就把電話給掛了,隨后電話關機。就這樣,這兩份包裹莫名其妙地就成了“無主”之物,而對方的異常表現,也愈發加重了接件員心中的疑云。于是,他拿起手機撥打了110。

        余姚市公安局接報后立即開展調查,在嚴格控制消息外泄的同時,對“白色晶體”進行了秘密取樣并做了檢驗,最終證實了之前的懷疑――“白色晶體”確為冰毒。由此,一個浮沉于現實和網絡之間的特大販毒團伙開始進入警方的視線。

        在查找“加料”包裹來源的過程中,寄送快遞的神秘男子就成為了一個關鍵“線頭”。警方通過調集快遞網點周圍的監控視頻,進行循線追蹤,很快鎖定寄送包裹的“神秘人”,也就是本案的主犯之一韓某。警方在偵查過程中發現,韓某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悶在屋里上網、打游戲,而其組建的一個名為“呼啦啦、嚕啦啦”的QQ群也引起了警方的關注。民警通過“化妝”,潛入該QQ群開展偵查。

        原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毒群”,專門吸引吸販毒人員加入,且在入群時還必須通過吸毒視頻驗證方能通過。群內的300余人不是毒販子就是癮君子,他們平時經常以“出肉”、“出牙簽”等暗語進行毒品交易,達成意向后通過網絡支付平臺進行“貨款支付”,而后將毒品藏于小音箱、熱水器等小家電內通過郵包寄遞的方式進行遠程販賣。交易過程中,全程保持人錢分流、人貨分離,專業化程度極高。

        警方敏銳地覺察到,面對的是一個體量巨大、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販毒團伙,快遞網點僅僅是其用以出貨的“末梢神經”,而要想將其徹底拔除,就必須全面掌握該販毒團伙的組織脈絡、進貨渠道以及交易手法,對“毒網”上的每個成員實施“定點清除”,如此才能確保不出現“遺毒”。因此,余姚市公安局專門抽調了禁毒、刑偵、網警等專業警種以及轄區派出所警力,對此案進行專案偵查。同時,該案件也被公安部列為目標案件,進行重點攻堅。

        在強大的偵查攻勢下,該團伙的組織脈絡進一步明朗,原來韓某在該販毒團伙中還只是屬于“小打小鬧”的二號人物,擁有穩定“貨源”的張某才是團伙真正的“當家人”。作為韓某上線的張某,其本身就是山東威海一網絡販毒案件的網上逃犯,擁有一個近10余人的老客戶群,平均每月通過QQ、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向全國各地散貨2“條”(公斤)以上。不到30歲的他,卻已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資深”毒犯,而他也憑借自己狡黠的個性、多變的手法在與警方的數次交鋒中能夠“全身而退”。

        奔襲千里的較量

        情況了解后,6月27日中午,在沈海高速福建福寧段,60名特警全副武裝埋伏在高速道口附近,十余名便衣警力乘車在現場警戒,大型集裝箱車、鏟車等特種車輛已在現場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攔截可疑車輛。警方動用如此規模的警力,正是為了“狙擊”本案的頭號目標張某。

        原來,在警方的強力打壓下,冰毒等合成毒品的供貨渠道急劇“萎縮”,毒品市場出現“斷供”的現象。情急之下,張某的老客戶――遼寧省營口籍男子李某打破了“人錢分流”的潛規則,懷揣26萬現金親自趕到余姚找張某買貨。而張某也一改自己從不參與現場交易的慣例,親自陪李某赴福建福安找上家莊某“買貨”。兩人經莊某介紹,在廣東汕尾的林某處購買了10.5公斤的冰毒,藏于汽車車門的夾層中,現在正在趕回福安的路上。而且,據情報顯示,販毒嫌疑人莊某身上可能攜有槍支。

        6月末的午后已是酷熱難耐了,現場埋伏的民警無不是汗流浹背,強自屏氣凝神、穩定心緒,只為等目標一進“袋口”,就一擁而上,來個人贓并獲。然而,張某等人駕駛的目標車輛竟然始終沒有出現。

        原來,狡猾的張某毫無征兆地改變了行車路線,在福寧之前的道口就下了高速,改走省道,途徑福安市區時讓莊某下了車,之后又上高速直奔余姚,導致埋伏警力撲了一個空。

        緊接著,指揮部立即調整抓捕方案,在這條戰線的另一端――1300公里外的余姚設下伏擊圈。不想,狡猾的張某又“故技重施”。

        張某兩人途徑杭甬高速余姚陸埠段時,將車子停在了路邊匝道,取出藏在車門夾縫中的冰毒,并由張某攜帶冰毒翻越高速圍欄,乘上了前來接應的韓某的汽車。李某則繼續駕駛汽車,一直到余姚道口,才下了高速,繞回余姚。隨后,在張某的授意下,韓某將8公斤毒品分別藏在兩個密碼箱內發往營口,而李某也連夜乘飛機趕回去接貨。

        截至此時,雖然張某繞過了重重關卡回到余姚,但他也被迫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其上下游利益鏈條以及組織內部關系網已經徹底暴露在公安機關面前。

        攻克機關重重“堡壘”

        正當民警全力追擊發往營口的毒品時,另一個“慕名而來”的買家杭州人朱某也進入了警方的視線。他揣著12萬現金來到余姚,通過微信聯系張某購買毒品。張某則指示朱某從余姚西站打的往河姆渡鎮方向開,并隨機指定途中一公交車站完成了交易,整個過程不過十幾秒鐘。

        這一次警方并沒有急于開展抓捕,而是調整了打擊模式,采取“控制下交付”的策略,在雙方交易完成后,繼續對朱某的行蹤進行鎖定,并在其當晚入住的上虞市某賓館內將其抓獲。然而,朱某原本隨身攜帶的毒品卻“不翼而飛”了。民警隨即在視頻監控的指引下對賓館附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搜索,最終在距離賓館700多米的一處小樹林,發現了3只塑料袋,里面正是朱某故意藏匿在此的2公斤冰毒。

        而此時,另一組趕往營口的民警也已經將藏有毒品的包裹截獲,并隨即“化妝”成快遞員進入了“買家”的房屋,順利抓獲販毒嫌疑人李某及其女友劉某。同時,還在李某住處繳獲了尚未拆封的1公斤毒品。

        販毒團伙的主犯張某自從福建歸來后,就一直住在其丈人的廠房內,連送貨、寄貨也是讓其妹妹或者馬仔執行,自己則是堅決閉門不出。警方在該廠房附近制高點設立觀察哨,通過望遠鏡、攝像機對其內部進行觀察。經過整整兩天的仔細觀察,基本掌握了該廠房的情況:從工廠大門到張某居住的廠房四樓一共有4道鐵門;廠房內部只有一臺廂式電梯,電梯內部以及廠房內外均被安裝了大量監控探頭,而監控探頭的另一端很有可能就是張某。同時,由于手段的局限,警方對于廠房內部的結構知之甚少,甚至連張某在四樓的具體位置也無法掌握。李某等買家的失聯,更讓張某仿佛預感到了什么,他把自己鎖在了一個機關重重的“堡壘”之內,甚至還在想方設法買槍,妄圖最后來個魚死網破。

        7月8日凌晨,最終的戰斗終于打響了。余姚警方調集100余名警力將該廠房團團圍住,5名全副武裝、荷槍實彈的特警潛入該廠房內乘坐電梯來到了4樓,通過破門器連破2道鐵門,并順利找到了張某居住的房間。此時,已經連續盯著監控屏幕兩天兩夜的張某已沉沉睡去,當其被幾雙鐵鉗般的大手死死按住的時候,睡眼惺忪的他才恍然意識到,自己離最后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之后的幾天,轉戰全國10余個省市的專案組捷報頻傳。在全體參戰民警“白加黑”、“五加二”的不懈奮戰之下,“2.16”特大網絡販毒案成功告破,最終抓獲販毒犯罪嫌疑人14名,繳獲冰毒14.1公斤、仿“六四”式手槍1支、子彈9發、作案轎車1輛和涉案銀行卡8張,凍結涉毒資金10余萬元,查控涉嫌參與毒品交易的QQ號碼80余個、手機號碼60余個以及銀行賬號55個。而本案中,團伙主犯年齡之小、手段之新、反偵查意識之強以及漠視法律、參與犯罪的主觀惡意之嚴重均令人咂舌。(完)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