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公安破獲多起銀行承兌匯票詐騙案
中新網寧波5月3日電 (記者 何蔣勇 通訊員 牛偉 魏榮鋒)銀行承兌匯票是商業匯票的一種,被廣泛用于各類商業交易活動之中,由付款人委托銀行開據的一種延期支付票據,最長期限為6個月,可在票據期限內進行轉讓,因此銀行承兌匯票的轉讓交易在社會上普遍存在。不過,有人卻利用這種匯票延期支付和轉讓的特性,偽造票據,實施詐騙。3日,記者從浙江省余姚市公安局獲悉,該局經偵大隊成功摧毀一個專門偽造銀行承兌匯票以貼現交易方式騙取他人錢財的詐騙團伙。
王女士是余姚市一家票務公司的業務員,2016年1月,一名自稱姓陳的余姚男子找到了她,說手上有一張金額為20萬元(下同:人民幣)的銀行承兌匯票需要貼現,詢問王女士是否有興趣進行這筆交易,交易價格為19.5萬元,王女士覺得價格不錯,加上對方是余姚本地人,便有了興趣。
第二天,雙方很快當面完成交易,王女士將錢轉入對方名下的銀行賬戶,從對方手中收到一張2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在王女士看來,這是一筆有利可賺的交易。但是,10天后,當王女士拿著匯票前往銀行進行貼現時,卻被告知該票是假票,王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立即報警。
接警后,余姚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民警立即展開調查,經查后發現,王女士手中的那張銀行承兌匯票仿真度極高,俗稱為“克隆匯票”。而用來轉賬的賬戶是案發前2天所開,由此可見,該賬戶就是專門用來詐騙,民警對“陳某”進一步深入調查。
在查看案件銀行監控時,民警發現問題。監控中的男子與“陳某”體貌特征有出入,經過王女士辨認,更確定此“陳某”非彼“陳某”。民警意識到,狡猾的嫌疑人冒用了他人身份。
隨后,警方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繼續以“陳某”為出發點,力圖找出背后真正嫌疑人。另一方面以銀行資金流向作為突破口,展開技術偵查。
經過調查,這些錢最終流入了一名29歲的四川籍男子楊某賬戶之中。很快民警在一租房內抓獲了楊某。經過審訊,楊某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同年2月,當地警方在一家網吧內找到真正的陳某,得知陳某在網吧認識一名姓許的男子后,便將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新辦理的銀行卡交給對方幫忙辦理貸款,但由于貸款沒有下文,他也就有理會銀行卡的事情。
隨后,民警對這個許某進行調查,發現許某為余姚人,29歲,但就在半個月前,許某因為涉嫌其他票據詐騙案被慈溪警方抓獲。
楊某與許某的出現令案件明朗,民警有針對性地對兩人進行調查。由于許某已經被慈溪警方抓獲,民警通過對其審問后得知,許某與另外4名余姚人是一個團伙。那4人分別為黃某、施某、李某和徐某。
同年8月,警方根據線索得知,幾個犯罪嫌疑人正聚集在鎮海區某娛樂場所,民警趁機將黃某、施某、李某3人抓獲。隨后,徐某畏罪向警方自首。10月,正在服刑的許某被押回余姚再審,至此,該案團伙成員全部落網。
據了解,該團伙自2015年12月以來,先后詐騙5起,涉案金額高達120余萬元。
目前,黃某、施某、李某、許某和徐某等5人已被余姚市人民法院分別判處7年至1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楊某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緩期3年執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