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黑暗中的半壁江山 “紅外專家”褚君浩的科普情懷

      2017-05-27 19:58: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紅外專家”褚君浩的科普情懷
          季俊輝 攝

        中新網上海5月27日電 (鄭瑩瑩 張凱樂)剛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的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是他人眼里的“科普院士”。

        從事科研工作40余年,褚君浩有著癡迷科學的自小情懷。

        在受訪時,他拿出已發黃的厚厚一沓書,講述他少年立下的“科學志”,這也是他“科學夢”開始的地方。

        1958年,褚君浩進入上海徐匯中學讀初三,學校圖書館是他最愛去的地方。“我在圖書館借過很多書,包括《天文學》、《原子物理學》等,特別是一些名人傳記,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褚君浩說,盡管書中有些內容當時還琢磨不透,但都用筆記錄了下來,這些書激發了他對科學的興趣。

        褚君浩記得,當時一些西方書籍中的言辭“很看不起中國人”,這對他的觸動很大,“我把這些段落都拿本子抄下來,激勵自己一定要奮發圖強,為中國人爭口氣”。

        1968年工作后,褚君浩又在中學當了10年物理老師。“我給五、六個班上課,語言邏輯變得很強,基本都不用寫教案”,褚君浩認識到,把復雜的課本知識講得簡單,正是科研教學人員應當具備的素質,這也為他長期從事科普宣傳奠定了基礎。

        作為中國紅外光電子物理和半導體科學技術領域的專家,褚君浩與劉普霖合著了《黑暗中的半壁江山 紅外》一書,這本書2003年1月第1版,書中如此科普“紅外”:紅外線是一帖“良藥”,寒冬季節,人一旦沐浴陽光或接近火源,立刻覺得溫暖,接著感到渾身舒適,精神也隨之振奮起來,這里面有紅外的功勞;又言:紅外使人們“望穿”銀河,許多國家的天文臺和舉世矚目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都配備有紅外照相裝置和其他紅外光譜儀器。

        褚君浩發表了大量科普論文和科普作品,但他說自己2005年當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前對科普也曾是“小氣”的,“時間上很‘舍不得’”。

        “做科普不算成績,發表論文才算”,他指出,目前高校、科研院所的評價標準有待完善,“評價標準沒有跟上,是科普事業相當受影響的原因之一”。

        他呼吁把科普工作也納入科研教學的考核中,高校也應加強對科普專業人才的培養,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褚君浩認為,當前科技活動水平的提高,全民參與熱情的激發,得益于社會各界對科普工作的重視,“上海要建設科創中心,離不開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最終落腳點還是科普實踐。”(完)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