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沉迷手機游戲讓孩子“瘋狂” 家長對此態度不一

      2017-07-03 12:49:12 來源:法制日報

        調查動機

        7月2日,騰訊宣布,從7月4日起,最近風靡網絡的《王者榮耀》將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錄時長、升級成長守護平臺,并強化實名認證體系。騰訊作出如此舉動,緣于此前關于未成年人沉迷手游《王者榮耀》的報道。實際上,讓未成年人沉迷的手機游戲,遠不止這一款。未成年人玩手游是怎樣的狀態?沉迷手游對未成年人帶來了哪些影響?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關注。

        □ 本報記者   杜  曉

        □ 本報實習生 涂陳昊

        連日來,多家媒體對青少年沉迷手機游戲進而胡亂充值的情況進行了報道,如“深圳11歲男孩玩手游花光家中3萬元積蓄”“武漢10歲男孩玩游戲充值5.8萬元”等。

        青少年玩手機游戲的實際狀況究竟如何?《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女兒刷萬余元玩手游

        陜西省西安市市民劉先生的女兒今年17歲,大約從2013年開始玩網絡游戲,后來發展到玩手游。

        從那時開始,劉先生的女兒會用父母或老人給的零花錢購買虛擬貨幣,用來玩游戲。

        “學校門口有個商店,老板抓住學生心理出售虛擬貨幣。”劉先生說,“那生意好得很,賣文具不掙錢,都是賣虛擬貨幣掙錢。”

        2016年9月,劉先生在ATM機上取錢時發現,工資卡里的兩萬多元竟只剩1000多元了。

        “我當時懷疑是不是搞錯了,于是去銀行柜臺查詢。結果發現,從2016年五六月份開始,卡上的錢被陸陸續續刷走兩萬多元。我當時沒有懷疑到女兒身上,后來還是我妹妹告訴我,是我女兒把錢刷走了。”劉先生說。

        劉先生當即把女兒叫過來仔細詢問后得知,女兒把卡里的1萬多元花在玩手游上,把剩下的錢用于網購。

        劉先生這時才知道,女兒在玩手機游戲上的花費驚人。

        “打游戲要購買裝備,花費很大。我女兒游戲里的小人手上戴了個戒指,一個虛擬戒指就800元。”劉先生說。

        每個月工資不高的劉先生在了解真相后非常焦慮,他曾經給游戲公司所在地的主管部門打過電話。

        “工作人員也知道有孩子玩游戲,但好像沒有人投訴過。”劉先生說。

        這個事情究竟由誰來管?

        “對方回答不知道。在這個事情上,我好像成了先例,開了先河。”劉先生說。

        沉迷游戲互相傳染攀比

        無奈之下,劉先生找到當地一家媒體反映情況,發現有人和他經歷類似。

        “有個孩子玩游戲充了七八千元,聽說孩子家長已經起訴到法院了。”劉先生說。

        由此,劉先生認識了上述案件代理人、公益律師趙良善。劉先生發現,趙良善手頭上還有一起類似案件。

        “我們當時準備一起起訴游戲公司。”劉先生說。

        經過趙良善協調,游戲公司告訴劉先生,可以視情況退款。

        “最后還真成了,給我退了1萬多元,我高興得不得了。像我這種情況,如果人數少的話,游戲公司可能會退款,人數多了估計就困難了。”劉先生說。

        經過此事后,劉先生的女兒依然在玩手機游戲,“不過,她現在不往里面充錢了,也不購買裝備。我現在管得很嚴,特別是在錢的方面,每天只給比較少的生活費。不可能完全跟游戲一刀兩斷,也得有個過程,現在只能慢慢疏導。”劉先生無奈地說。

        過度沉迷手機游戲對劉先生的女兒已經造成了負面影響。

        “首先是學習成績不好,有的課程甚至無法及格。其次是生活不規律,有時候玩到凌晨1點。而且孩子們互相攀比,互相傳染,他們在網上玩游戲往往是一幫人,互相比著打裝備,這很可怕。你想不玩都不行,別人還拉著你玩。”劉先生說,“我女兒從我的銀行卡里把錢取走,就是同學告訴她的辦法。”

        劉先生女兒的同學“傳授”的辦法是,拿著父母的銀行卡和身份證,再綁定手機,就可以把錢轉出來了。

        劉先生的女兒照葫蘆畫瓢,趁著劉先生上班,把銀行卡和身份證與手機綁定,等劉先生下班后回來睡著了,再偷偷拿走劉先生的手機,獲取驗證碼。

        “現在有些手機支付工具,如果沒有特意申請密碼的話,綁定之后支付的時候就不需要密碼了。我那張卡還有個缺陷,就是沒有短信通知。”劉先生說。

        上述過程的具體細節,劉先生甚至都不是從自己女兒口中得知的,而是派出所的民警告訴他的。

        充值兩千多元不算什么

        為了進一步了解青少年玩手游的情況,記者來到北京市海淀區一所小學采訪。

        在學校放學后,記者采訪到站在路邊玩手游的同學姜超。

        正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姜超對記者說:“我們班上不少同學都打手游,我打得還不好,有幾個同學玩得超級溜。”

        還沒聊上幾句,姜超就又開始低頭忙著手機游戲,不再理會記者的問題。

        隨后,記者又來到北京市朝陽區一所中學。在這里,記者碰到正在讀初二的陳松。

        “班上的同學在玩不同的手游。我們是放學之后相約一起‘開黑’(游戲玩家之間的用語,指和自己現實周圍的朋友一起打游戲――記者注)。我們都是打‘排位’(游戲術語)的,我和我朋友的等級比較高。我們一般不和其他人打,很多人都是個坑,為此我們還特意創建了一個‘開黑’的QQ群,有時間就打。”陳松說。

        記者問:“在游戲方面有開銷嗎?開銷大嗎?”陳松肯定地告訴記者:“當然得充錢啊。不充錢怎么升級,怎么買人,怎么打排位賽?我從3月份開始玩到現在已經充了兩千多元了,不過都是我自己的零花錢。”

        當記者表示充值金額不小時,陳松不以為然地說:“我這不算多的,我們那個QQ群里不少人都充得比我多,有好幾個同學充了五六千元,還有個同學充了上萬元,我這點錢在他們面前不算什么。”

        初中學生玩手游,學習緊張的高中生又是什么情況?

        目前在北京市朝陽區一所高中讀高一的金濤告訴記者,他曾經玩過某大型手游,但是在半年前就把游戲卸載了。

        “我之前也一度沉迷于手游無法自拔,而且是到了那種一天不玩就難受的狀態,就像上癮了一樣??珊髞沓溴X充得有點多了之后,就覺得沒什么意思了,覺得為了一個游戲充那么多錢很劃不來?,F在,我周圍還有不少同學在玩手游,現在不僅比的是自己的等級,還比誰的人多,誰充的錢多。我覺得這樣就完全失去了一個游戲的意義了,現在幾乎成了同學們之間互相攀比、互相競爭的工具,我覺得沒有必要而且很有害。所以,我認為卸載這個游戲是個正確的選擇。”金濤坦然向記者說出了心中的想法。

        金濤說:“我那些同學不僅在游戲里花錢,在局外看游戲主播直播玩游戲時也花錢刷禮物,只是為了進主播創建的‘開黑微信群’,有機會能和主播一起玩。我有個朋友刷了將近4000元才進了一個主播的‘開黑群’,就是被主播帶著玩游戲,其他什么都沒有”。

        家長對待手游態度不一

        對于青少年玩手游,家長是怎么看的?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家長對孩子玩手游的態度不一。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夏琳告訴記者,她的兒子剛參加中考。備戰中考期間,為了幫兒子減壓,她允許孩子適當玩一玩手機游戲。

        當被問及是否允許孩子自己往游戲里充錢時,夏琳說:“稍微充一點是能接受的,但是成百上千元的充值肯定不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曾經用其微信往某個手游里充值,累計三千多元。

        “我小孩每次都是充二三十元,當時也沒在意。之后有一次翻手機賬單才發現,他在一個月內就花了1000多元。當時,我二話沒說就把游戲卸載了,并且狠狠教育了他一頓。”這位家長說。

        在北京市西城區采訪時,家長劉麗告訴記者,她的孩子今年才9歲,“孩子對我說,班上有很多同學在玩手游,而且還有比賽。當時,我覺得只要能限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就不會有什么問題,誰知道他有時候晚上把我的手機偷偷拿走玩游戲。最后,我把這個游戲卸載了,不能讓這個游戲害了孩子”。

        (文中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