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申冬奧成功兩周年的崇禮:北方小城正因雪而變

      2017-07-31 21:57: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張家口7月31日電 題:申冬奧成功兩周年的崇禮:北方小城正因雪而變

        中新社記者 陳林

        北京攜手張家口申冬奧成功兩周年之際,記者再訪崇禮。這個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的北方小城,正因雪而變。

        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運會舉辦權,“花開北京,花落崇禮”。距北京220公里、取儒家核心思想“崇尚禮義”的崇禮,成為雪上項目主賽場,從燕山山脈與陰山山脈交匯深處走上了世界前臺。

        兩年過后,再談申冬奧成功,黃土嘴村的劉素英少了些當初的激動,卻多了幾分笑容。這個曾因“老下雪,還老厚,開門都費勁”而“有點兒討厭下雪”的農村婦女,如今因雪而富,家人也多從事相關產業。

        這是記者第二次走進山腳下這個農家小院,院落干凈依舊。寓意吉祥的飾品,高掛在樹枝頭,新增的搖搖椅,供游客納涼小憩,曾是家庭口糧的玉米棒子,多年前已是裝飾物。

        院內,幾棵果樹長勢正旺,采摘過后的杏樹只遺漏了幾顆,一串串青色李子要壓斷枝條卻仍未成熟,誘人果子小露紅臉,若想品嘗還需等待。不同時節的果樹,將主人和住宿游客的口福“延期”。

        隨著滑雪產業發展,到這里的游客日漸增多。十多年前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緊鄰雪場的劉素英借錢開了農家樂。

        這個周末,9間正房幾乎都住了人,其中北京客人居多。有的房間是炕,有的是床,這滿足了客人的不同習慣。兩側偏房,一邊自住,一邊用作廚房。

        “今天還有5個人來。”劉素英笑著說,家里都住不下了,還有個10人團只能婉拒。原來冬天客人多,現在四季都有,雖然有時多有時少,但“斷斷續續一直有人”。為提升住宿質量,數年前為每間屋又新加了衛生間。

        兒子大學畢業后,回家鄉做了一名滑雪教練,今年剛結婚。提及兒子,劉素英又笑了:當地發展了,孩子不用再外出找工作,“收入也比一般上班的強”。冬季外的時間也沒閑著,買了大型機械,隨著當地建設加快,“(接到的)活兒還可以”。

        丈夫惠萬兵是2.5公里外一家雪場的保安,在那里已干了七八年。此前,他和妻子主要依靠種菜、養牲畜為生,收入“供孩子上學、家里生活”。當地封山禁牧、退耕還林后,就不再養殖。

        從小院望出去,山上郁郁蔥蔥,“還能看見雪道”?;萑f兵感慨說,相比十幾年前,現在生態好多了,“下雨很少發大水”。

        村外,路邊的冬奧巨幅海報相連一起,成了新的“宣傳墻”。雪花狀的路燈,名字帶“雪”的酒店、雪具租售商鋪,戶外大屏幕的滑雪比賽……沿路進入縣城,雪元素隨處可見。再加上宜人的溫度,盛夏時節的崇禮,讓人感覺清涼舒適。

        曾任冬奧申委副秘書長的原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趙英剛,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來時的情景:剛建雪場,路也不平,想找地兒吃飯卻“找了再找”。

        經常往返于北京、崇禮的他,申辦冬奧時一月最多來了13次。趙英剛說,滑雪發展帶動了很多人氣,也促進了經濟發展,來滑雪的人多了,關注崇禮發展的人多了,投資的人也多了。“從申冬奧到現在的變化就更快了”。

        晚間廣場上,身著“文明崇禮因我而精彩”T恤的市民,正排練舞蹈。不遠處,幾個滑板少年欲在空地處一試高低。馬路上,北京、天津等外地車牌隨處可見。高檔咖啡屋、星級賓館早已不再新鮮,就連各類國際、國內的重量級冰雪賽事,近年也成“???rdquo;。

        張家口市崇禮區區長趙贊說,隨著京張攜手申辦冬奧的成功,崇禮也走向了國際舞臺。未來將搶抓籌辦冬奧的機遇,充分放大奧運效應,集中力量推動基礎設施、產業轉型、生態環境等方面發展,努力打造體育之城、活力之城、文明之城,確保交上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完)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