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大手筆進軍公有云市場 預計今年IT產業收入超20億美元 嬴政梓棺費鮑魚
央廣網北京7月3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中國的云服務市場,正在經歷快速的增長。目前,國內公有云市場競爭已經很激烈。微軟、IBM、亞馬遜AWS等外資背景云服務商不斷殺入,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云服務提供商,以及三大電信運營商,也在不斷利用價格戰搶奪用戶。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華為也宣布,將在城市云、金融云、媒資云、園區云、軟件開發云等五個板塊進入公有云服務市場。華為方面表示:
華為:華為企業云的特點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聚焦和被集成。聚焦,是指華為企業云將重點放在為客戶提供云基礎設施及服務。同時,華為也會選定一些行業和細分應用領域作為突破口,比如金融、媒資、園區等。被集成是華為企業業務的一項核心戰略,同樣也適用于企業云服務。華為企業云不會單打獨斗,而是會借助云生態圈中合作伙伴的力量,共同拓展云市場。
這次,華為從幕后轉到臺前,主要是考慮到,華為企業云從上線以來,已經發展了一定的用戶,資源、能力和生態都有了一定積累。隨著國內云服務市場的不斷升溫,希望進一步向市場傳遞華為云服務的戰略、價值主張和開放共贏的生態策略,增強與客戶和合作伙伴的溝通。
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的六七年時間,華為每年平均在IT產業的投資不低于5億美元,包括在云計算、服務器、存儲、虛擬化、大數據平臺等方面發力。預計今年,華為IT產業收入有可能超過20億美元,明年有希望能夠實現盈虧平衡。對于華為在企業云方面的布局,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坦言并不意外。
洪波:華為過去主要是作為一個設備提供商,他最早是給運營商提供相關的設備和產品,云服務越來越多的被企業所使用和接受,華為也希望能開拓其他企業云服務的市場,而且這塊也是華為企業比較看重的一塊業務。過去,很多的面向運營上的2B的業務隨著運營商市場慢慢地飽和,尋求新的發展空間的話,必然要考慮開拓企業市場,開拓消費者市場,那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建立你自己的品牌,因為你面向大量的比運營商多得多企業和個人。
洪波介紹,目前中國市場上的云服務企業競爭比較激烈,尤其有些大型企業會在公有云、私有云各方面都有涉足。
洪波:比方說國外的微軟、亞馬遜等等,也有一些本土的公司,比方說世紀互聯、網宿科技,傳統的通用網絡服務公司,阿里、騰訊、百度這些,還有一些專業的服務的提供商,很多。根據企業的情況,有一些企業它就是普遍的涉獵,比方說微軟,所有的云服務它都要涉足,它能夠提供云服務的一些基礎設施,所以它所有的服務類型都要涉足,既有公共服務的部分,又有面向企業內部的私有服務的部分,比方說有的企業它需要建立一些私有云的系統,然后來供應我企業內部的一些需求。同時企業也有面向消費者的部分,我需要有公共云,那么我就需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
在互聯網廠商當中,騰訊云和阿里云的圈地味道是日漸濃烈。騰訊云聚焦游戲、社交、移動領域,阿里云則重點開發政務、電商以及物流、醫療領域。
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目前已經有225個國家的用戶使用阿里云,希望通過阿里云能讓創業變得更簡單,讓目前擁有IT設備公司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在之前舉行的阿里云開發者大會上,高德地圖LBS開放平臺負責人也曾表示,云服務能給開發者帶來更多便利。
高德:很多開發者自己是有一些跟位置相關的數據的,比如說我要是做小區送水,那我會把小區周圍水站的數據采集下來。那么這些數據如何管理和使用對于開發者來講也是有成本的,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提供了云存儲云計算的技術,他可以把他的數據可以拖版到我們的云平臺上,我們云平臺幫他管理這些數據,比如說搜索這些都不用他自己做,可以在我們的云平臺上直接實現這個功能。
數據顯示,全球2015年云計算基礎設施支出將增長26.4%,達到334億美元。云服務領域的布局備受企業青睞,不過從我作為個人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一聽到云服務,感覺有點兒云山霧罩。云服務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到底有哪些使用場景呢?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對此作了介紹。
洪波:比方說你現在手機拍到的很多東西都可以存放到云端,而不是放到手機里面,因為手機它容量畢竟有限。還有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服務,它本身就已經是一種云服務了,比方我們使用的音樂服務它就是一種云服務,還有我們的一些文檔的分享,不是我們把手機上的東西傳送到另一個手機上,不是這樣,而是你傳送的是一個鏈接。
互聯網業內人士劉興亮表示,近年來比較火的可穿戴設備也涉及到云服務。企業布局非常廣泛,但同時,也存在同質化問題。
劉興亮:比較火爆的是穿戴設備,不管是你的手表也好,你的手環也好,你的戒指也好,你的眼鏡也好,它為什么現在能夠火起來呢,就是因為它的云計算,它不需要存儲能力,它不需要計算能力,這都在云端上來實現,這些設備才會火的起來。云服務到了今天為止,雖然我們發展的年頭不長,但大家都已經意識到他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云服務就跟水、電、氣一樣是我們的基礎設施。所以,現在認為自己還有點斤兩的公司都已經涉足了這個,大家的布局都已經進來了,有的可能是主動性的,有的可能是被動防御,別人有這塊業務我也必須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提供的服務有些同質化,并沒有很具特色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