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品牌口碑年會召開,2016口碑年鑒、消費指南發布

中新網4月28日電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群眾夸獎。消費者點贊的才是優質產品,百姓夸獎的才是中國好口碑。“以人民的名義,給優質產品點贊”,4月28日,由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中華商標協會、中國搜索、首頁大數據等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品牌口碑年會在京召開,會議第四次發布《中國品牌口碑年鑒》,指導百姓消費的《2016年度中國品牌口碑數據參考》同期推出。涉及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生活服務三大類15個中類近60個小類品牌,涵蓋家用電器、消費電子、家居日化、食品飲料、汽車、醫藥、孕嬰童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行業的年度中國好口碑品牌榜單出爐,三元、澳柯瑪、露安適、飛利浦新安怡、寶可思ICC國際兒童會等品牌擔綱2016年度中國好口碑品牌。
年會得到了相關行協會組織、企業及消費者的積極響應,原科技部黨組成員、十一屆人大教科文主任委員吳忠澤、工信部消費品司原司長張莉、工信部品牌培育中心主任、工業品牌培育專家組組長周宏寧、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張靈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原秘書長黃圣明、中國公關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硯農、中國安全品牌協會會長馬開立、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副會長、首頁大數據副董事長陳衛、媽媽寶寶全媒體主編陳昕、三元集團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吳松航等專家和品牌代表出席會議。

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海峰表示,開展消費者滿意度和品牌口碑的研究和測評,向社會發布品牌口碑指數,在發達國家已成為經濟活動中的一項常規性工作。1989年,瑞典率先建立和發布了全球第一個國家顧客滿意度指數,德國、美國、新西蘭、加拿大、韓國等先后建立了本國的監測體系。“上帝”的聲音必須認真聆聽,消費者的需求必須積極相應。過去的市場競爭主要是靠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尤其需要關注市場的變化、關注顧客需要的變化,關注品牌口碑。品牌口碑結果顯示是消費者對產品消費的直接感受,體現的是顧客是上帝的品牌追求,與行業發展呈現高度一致性,結果發布甚至會對股市產生影響,可譽為產業發展的晴雨表。在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的背景下,在互聯網廣泛普及的新時代,眾多消費者將依據自己內心感受和別人的經驗判斷,在產品和服務質量中充分體現消費者主張,已經成為品牌經營的新要素。

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黨委書記李洪彥表示,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頒布和國務院辦公廳〔2016〕44號文件的實施,品牌建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品牌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品牌口碑評價指標是一個品牌立體評價的綜合性指標。關注品牌口碑是促進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也是讓中國品牌提升為世界品牌的重要手段。關注和改善民生是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測算和發布品牌口碑結果,能夠使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更好地了解品牌消費狀況,感知消費者感受,有針對性地加強品牌管理工作,提升消費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消費者感受。

中華商標協會秘書長肖蕓表示:市場競爭是最公正的商標品牌評選方式,消費者是最有發言權的評判者。相比過去的消費短缺,現在的商品和服務非常豐富,同一款商品,市場上可能有上百家企業在生產,這時如果有權威可靠的品牌排名,對于企業來說,無疑能提升品牌形象,搶占市場先機;對于消費者來說,則有了靠譜的消費決策依據??梢哉f,對于品牌評選或者排名,企業和消費者都有需求。但是,權威的品牌排名究竟由誰來提供?這卻是一個問題。因為信息不對稱,很多品牌類排名已經對消費者造成了嚴重誤導,并且擾亂市場秩序,損害行業整體聲譽,引發不正當競爭。更值得重視的是,隨著品牌排名引導消費的作用越來越大,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已然顯現,一些本想用實力說話的商家被各種排名所裹挾,即使有優質的商品和服務,也因為沒有登上所謂的十強、百強榜單,而得不到公平競爭的環境。面對魚龍混雜的品牌排名,僅靠老百姓自己擦亮雙眼遠遠不夠,客觀權威的第三方數據指導和相應的政府部門監管也應盡快跟上。
中國搜索合作部主任梁曉杰表示:“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百年品牌,無一不是通過商品品質和企業的信譽長期積累而得來的。傳播真實的聲音是中央媒體的社會責任,而企業只有用經得起市場檢驗的產品品質來鍛造和建設品牌,才能駛向更加廣闊的藍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工作,把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作為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重要戰略舉措。C-BRI在多年的堅守和耕耘中,始終堅持為社會構建品牌數據生態鏈,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動態推出“中國好口碑”品牌權威榜單,目的是用數據說話,讓消費者從天花亂墜的各種品牌廣告中抽離出來。
首頁大數據副董事長陳衛指出:大數據時代,企業應該重視品牌口碑的動態印象。不同于評選投票方式,“中國好口碑”研究是基于大數據技術和方法,對中國大陸市場上活躍的產品品牌進行常態化數據監測和采集,通過分析完全來自百姓消費和互動的數億量級的碎片化數據,得出客觀真實的民意大數據結果。首頁大數據研發的口碑大數據平臺基于首頁HOME BA大數據監測系統技術,研發并構建了覆蓋全國所有省區、300多地級城市、3000多縣級區域的數據采集網絡。根據C-BRI品牌口碑評價工程持續鎖定在中國大陸市場上銷售的近萬個產品和服務品牌實現動態化數據采集和口碑評價研究,為企業提供以產品為單位的品牌口碑數據,幫助企業了解自身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地位,通過品牌系統化服務,助力企業更好運營品牌的消費者信任,指導百姓安全消費、理性選擇。
負責大數據研究實驗室運營的中國統計信息咨詢中心執行主任江青指出,目前社會上各種不靠譜的“排行榜”很多,機構魚龍混珠,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很多消費問題出現,實際上,品牌和企業應該走出對各類“評選”“排名”的禁錮,發揚制造業的工匠精神,多想想如何提升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服務,多想想如何愛惜消費者對品牌的口碑評價才是品牌基業長青的法寶。
2013年,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基于大數據研究實驗室研究方法和安標•首頁大數據平臺啟動了品牌口碑研究工作,由此系統化啟動了全球首個基于大數據的品牌口碑數據采集和研究測評工作,首個提出研究和探索產品品牌口碑指數評價方法,向用戶提供真實可靠的動態品牌口碑數據。 實驗室自運營以來,堅持科研與實踐并重,經過多年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實驗室主要職能包括4個方面:一是開展品牌口碑測評方面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品牌口碑指數體系;二是開展國家級和行業級品牌口碑指數測評,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三是開展面向行業和品牌的口碑測評話讓數據咨詢,為企業改進產品和服務口碑、提高品牌經營績效提供依據;四是發布品牌口碑指數,為消費者提供消費指導。

分別隸屬于工信部、國家工商總局、中宣部、國家統計局的四家主辦方代表了品牌行業管理、市場監督、數據研究、真實傳播的專業權威水平,作為國家級的“口碑研究”,本次發布的《2016中國品牌口碑年鑒》,采用的數據模型由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大數據研究實驗室借鑒美國、歐洲等的口碑指數模型,并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開發,由首頁大數據口碑技術平臺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