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專家談勒索病毒:獲利渠道不切斷可能還會遭攻擊

      2017-05-15 10:49: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報北京5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一場大規模的網絡病毒攻擊正席卷而來。從5月12日晚上開始,國內部分高校學生反映電腦被病毒攻擊,受害者電腦被黑客鎖定,提示支付高額贖金才可解鎖。5月13日,國內外多個院校、醫院等機構發布官方通知,證實其所屬網絡被病毒攻擊。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可信計算與信息保障實驗室副主任蘇璞睿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根據網絡安全機構通報,這次病毒“勒索”是不法分子利用美國國家安全局黑客武器庫泄露的“永恒之藍”發起的病毒攻擊事件,而“永恒之藍”之所以能一夜之間就把那么多高校、醫院的計算機攻擊癱瘓,和這次“勒索”軟件的“蠕蟲”傳播方式分不開。所謂“蠕蟲”傳播,即在不需要人為操作和干預的前提下,能夠利用系統漏洞通過網絡進行自我傳播,因此傳播速度非常之快。

        這次事件之前,國內就曾出現過類似的“蠕蟲”病毒。蘇璞睿說,“永恒之藍”可遠程攻擊Windows系統一種用于文件共享服務的“445端口”,只要存在漏洞的主機開機上網,即可能遠程植入“勒索”軟件。國內一些運營商已經封掉了“445端口”,試圖從源頭上掐斷“永恒之藍”再次攻擊的可能性。

        不過,在校園教育網絡體系中,不少人仍有打印共享的需求,于是并未對“445端口”做過多的限制。蘇璞睿說,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攻擊的可能性,也是這次校園教育網絡成為“勒索軟件”重災區的一大原因。

        遺憾的是,這次一旦被病毒攻擊,除了支付高額贖金,似乎還找不到其他辦法來解密文件。

        蘇璞睿說,不少官方機構在通知中也支了一些“招”,比如,微軟已經發布補丁修復了“永恒之藍”攻擊系統漏洞,用戶下載安裝后可避免遭到“勒索”軟件等病毒的侵害;關閉445等幾個端口,關閉網絡共享等等。但這些只是適用于還未遭受攻擊的電腦的“預防”手段。

        對于那些已經遭受病毒攻擊的電腦,蘇璞睿說,數據已經被“勒索”軟件加密,從原理上來講,在攻擊者不提供密鑰的情況下,受害者難以破解并獲取自己的數據。當然,也曾經出現過“勒索”軟件密鑰后期泄露出來,或“勒索”軟件有漏洞的情況,但此次攻擊暫時還沒有發現相關線索。病毒入侵后彈出的系統提示說,只有按照特定的在線錢包地址,支付“價值300美元的比特幣”,才能解密恢復文件。

        在蘇璞睿眼中,這也是本次病毒攻擊事件的最大危害:由于比特幣這一數字貨幣難以追查去向,攻擊者通過病毒“勒索”到贖金后,依然可以逍遙法外。他說,當務之急是切斷這種“安全”的獲利渠道,否則只會鼓勵更多的人犯罪。

        蘇璞睿說,可以預見,隨著軟件的復雜性越來越高,開發周期越來越短,未來軟件漏洞將會伴隨軟件長期存在。從技術原理上來看,只要軟件存在漏洞,類似的攻擊將一直存在。

        在他看來,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進一步完善技術、減少軟件漏洞之外,還需要不斷完善系統安全能力,提高黑客攻擊的技術門檻和技術成本;同時,面對當前網絡犯罪的新形勢,也應該構建新的打擊網絡犯罪的技術體系和法律體系,形成對網絡犯罪的威懾力。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