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企業現場會在天津舉辦

      2017-06-29 13:5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29日電 6月28日,世界智能大會期間,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支持下,由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中國信息化周報協辦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企業現場會在天津成功舉辦。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天津市濱海新區副區長夏青林出席會議并致辭,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興會、中國軟件評測中心主任助理周峰、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色云峰在會上做主旨報告,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孫鋼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子河主持。來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單位的國內外專家、企業代表,天津市濱海新區重點企業代表參加會議。

        其中,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在致辭中總結了近階段中德合作工作的進展和成效,并指出下一步工作重點:一是要繼續發揮好交流合作的作用,營造互利共贏的合作環境,加強中德雙方項目交流合作平臺建設,持續推動中德合作在副部長級、執行級溝通機制,重點做好今年11月份在北京召開的第二次中德智能制造副部長級會議,做好會議的籌備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

        二是務實推動項目合作,夯實中德合作基礎,以中德合作試點示范項目為切入點,建立合作交流新載體,圍繞智能制造、車聯網、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機器人、工業軟件等領域技術標準,在項目、行業、園區,點、線、面三個層次上組織開展2017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項目的遴選,支持若干有示范性、引領性、標志性的中德合作項目,發布2017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案例,擴大中德合作影響。

        三是深化標準化領域合作,共同推進國際標準的研制和應用推廣。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合作,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充分利用校企聯合等方式,吸引中德著名企業研發機構和教育科研機構在高校設立教學機構、課程,鼓勵和引導企業與高校建立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產業技術聯盟和創業創新平臺,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借鑒德國優秀人才培養經驗。五是開展系列交流活動,營造良好合作發展環境。組織召開大數據驅動智能制造高峰論壇等活動,交流雙方的智能制造領域的新進展,了解雙方需求,借鑒成功經驗,對接良好供需訴求,營造互利共贏環境,同時打造制造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新模式,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

        何樹山在致辭中指出提到,近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專項實施意見和系列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相關產業,積極推廣人機智能交互、柔性理念生產等智能制造方式,廣泛推進生產制造設備聯網和智能控制。與此同時作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重要抓手,天津市積極承接中德兩國智能制造領域對接合作,來自德國的大眾、西門子、施耐德等世界五百強企業相繼落戶天津。在工信部公布的首批14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名單中,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培訓基地和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兩個項目入圍,這些項目不僅提升天津制造業競爭力,也為下一步拓寬中國智能制造合作領域提供了示范和樣本。

        夏青林在致辭中指出,濱海新區將先進制造業和研發轉化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努力擴大對外經濟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形成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支柱產業,目前已有14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落戶新區。濱海新區規劃建設了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著力打造全球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和中歐區域合作中心,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汽車制造、航空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生產性服務業六大產業。

        張興會就中德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智能制造培訓基地項目推進情況作主旨報告,并介紹了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下一步發展計劃――牽手一流大學、依托一流企業,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探索產學研育人新機制。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以搭平臺、引機制、聚人才、促建設為基本工作思路,在隊伍建設、專業技術、專業建設方面用了一億資金,既要把材料成型、軟件、通訊、能源與動力、物流、工藝美術等專業建設好,又要把11個國際化專業標準建設好,重點建設好航天工程和控制工程兩個工程碩士研究平臺,尤其是在航天工程領域,要聚焦數控技術、智能制造要研究四個方向,七個技術問題,建立四個實驗室。

        周峰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評價體系的相關情況。中德智能制造示范項目評價體系包括產業對接、標準化、培訓基地、示范園區四大體系共21個模塊,該體系已經在6月9日由中德聯盟聘請18名產業相關專家進行了修訂,可以為中德項目的項目遴選評審作為支撐。在制定中德項目評價指標體系之外,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建立了企業智能制造核心能力評價體系和平臺,從診斷切入,可以幫助制造企業定位自身短板,建立合理的技術轉型升級的路徑規劃,幫助企業排除相關問題并規避相關風險,包括投入產出帶來的相關轉型方面的風險??梢詭椭脩糁鸩酵瓿砷]環優化,實現資源整合,最終快速滿足用戶個性化定制為目標。這套體系分為17個方向、28個模塊,體現的是工業4.0分級概念,企業從2.0時代發展到3.0,是不斷做精益生產、流程優化的過程,從精益生產導入期到提升期,再到精密生產高標準期,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都有相關不同層級的要求,該體系可以針對不同行業定位企業各方向能力為工業幾點0,為企業定制智能制造實施路徑。

        色云峰隨后做“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主題報告。他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非常愿意為各省市高校和企業服務,建立中德同步制造業創新中心、示范工程,重點打造區域制造業創新基地、國際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培訓中心,建立先進技術體系,完善智能制造培訓中心和基地,對企業家、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智能制造培訓。

        在會議最后階段的圓桌討論環節,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單位的企業代表就示范項目推進的成果與經驗、示范項目的推廣與應用前景、項目進展評估結果討論等相關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