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爾瑪格新橋成為中蒙友誼新亮點
蒙古國首座互通式立交橋主橋竣工通車
雅爾瑪格新橋成為中蒙友誼新亮點
圖為剛剛竣工通車的雅爾瑪格新橋。
本報記者 霍 文攝
日前,由中國政府提供優惠貸款、中鐵二十局承建的蒙古國首座互通式立交橋――雅爾瑪格新橋主橋竣工通車。在蒙古國的重要慶典――“那達慕”開幕前夕,向當地人民獻上了一份節日厚禮,續寫新時代中蒙兩國友誼新篇章。
工匠精神,確保中國工程質量
1959年,由中國政府無償援建,在烏蘭巴托汗烏拉區修建了橫跨圖拉河的雅爾瑪格大橋。這座雙向兩車道的大橋,成為當時烏蘭巴托市區通往機場的必經之路,也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援建蒙古國項目的一個標志性工程。如今,在老橋東側又修建了這座雅爾瑪格新橋,新老大橋遙相呼應,共同承擔起當地市民出行的重任。
“59年前中國援建的老橋使用至今,目前仍是通往成吉思汗國際機場的交通要道,這充分說明當時中國的造橋技術已經很高。如今,中國正在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雅爾瑪格新橋項目采用國內先進的橋梁技術和施工工藝,確保工程質量過硬。我們要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品牌?!敝需F二十局蒙古國烏蘭巴托市政立交橋項目部總工程師劉志杰向本報記者介紹。
雅爾瑪格新橋采用EPC(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模式,屬于中國政府“援外優惠貸款、優惠出口買方信貸”雙優項目。大橋南北橫跨圖拉河,項目全長4312.2米,主橋長250.2米,雙向四車道,橋梁設計使用壽命不低于100年。
回顧建橋過程,劉志杰很是自豪,“中國橋梁標準落地蒙古國,多項工藝在蒙古國首次使用。就拿雅爾瑪格橋主橋的梁體來說,梁體共由77片箱梁組成,每片箱梁長22米、重60余噸。箱梁的預制、運輸、架設在當地均屬首次。為順利將箱梁運到施工現場,項目公司專門從中國采購了一輛專業運梁車?!?/p>
由于蒙古國沒有專業運梁車在公路上行駛的先例,幾經溝通后,當地交警局局長終于同意為運梁車頒發臨時許可證,并安排警車開道,協助運梁車通行。當架橋機進入施工現場后,不少烏蘭巴托市民和行人駐足觀看,當地一所技術學院特意申請組織學生到工地觀摩架橋。
蒙古國首都行政長官兼烏蘭巴托市市長巴特包勒德評價稱,雅爾瑪格立交橋主橋工程達到了高質量、高標準,“對此我很滿意”。立交橋項目經理史智強告訴記者,工程保質保量是中國公司在海外站穩腳跟、拓展市場的根本法寶。
建橋修路,推動蒙古國交通現代化
近年來,烏蘭巴托人口急劇增加,全國310余萬人口中一半居住于此。烏蘭巴托也是蒙古國全國交通運輸樞紐,該市西南14公里處的成吉思汗國際機場是全國唯一的國際航空港。
隨著圖拉河南岸烏蘭巴托機場公路兩側的房地產業迅猛發展,加之乘坐飛機出行人數不斷增加,雅爾瑪格老橋通行能力已遠遠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交通擁堵成了常態。
為緩減交通壓力,烏蘭巴托市政府于2013年在雅爾瑪格橋西側修建了一座臨時鋼橋,與原有橋梁組成雙向四車道。但臨時鋼橋只能解一時之困,無法長期使用。因此,烏蘭巴托市區至成吉思汗國際機場的通行問題亟待解決。
蒙古國首都公路發展局局長陶格陶赫巴亞爾表示,新橋可通行載重100噸的貨車,通車后機動車日流量將達到3.5萬至4.5萬輛,比老橋車流量增加2倍,擁堵程度將降低一半以上。巴特包勒德表示,雅爾瑪格立交橋主橋的竣工開通,為烏蘭巴托市民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加快了烏蘭巴托城市交通現代化進程。
據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孫維仁介紹,除中鐵二十局承建的雅爾瑪格立交橋外,目前使用中國優惠貸款實施的基礎設施項目,還有該公司承建的烏蘭巴托市交警局路口跨鐵道立交橋;北京住總承建的桑斯高楞、巴彥朱日和等兩座跨圖拉河大橋;中鐵四局承建的新機場高速公路(蒙古國首條高速公路)等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后將緩解烏蘭巴托交通擁堵,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提升烏蘭巴托的交通現代化水平。
蒙古國交通運輸發展部部長巴特額爾登表示,蒙古國現有基礎設施亟待改善,蒙方利用中方提供的無償援助和優惠貸款,使一批批合作項目落地開花,對提高蒙古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保護環境,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大橋順利竣工,然而施工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史智強告訴記者,去年4月雅爾瑪格大橋項目開工后不久,突然接到停工通知,原因是項目附近的部分居民認為,修橋會影響當地的環境和水源質量,并向相關部門投訴,表示寧愿不建橋,也不愿意看到烏蘭巴托的母親河――圖拉河被污染。
為了盡快恢復施工,公司專門委托蒙古國第三方環境管理公司定期對水質、土壤、空氣等指標進行詳細檢測,相關數據均在正常值范圍內。中方還邀請蒙古國建筑行業的權威專家與居民進行座談,并通過動畫演示施工工藝等方式,向居民說明環境影響完全可控,最終獲得居民理解,項目得以重新開始。
中國企業將環境保護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專人負責在施工現場灑水降塵,由垃圾清運公司運走各類垃圾,定期檢測水質、土壤、空氣,確保環境指標符合標準。特別是在橋梁樁基施工時,項目部請來專業公司清運泥漿310余車,確保圖拉河水不受污染。同時,項目部組織人員積極參與“城市清潔90分鐘”活動,清洗工地圍擋、橋梁欄桿,清理河道垃圾,贏得烏蘭巴托市民的稱贊。
當地技術工人短缺是施工中遇到的另一個難題。根據蒙古國法律,外國人在蒙工作首先需要蒙政府審批,同時要按一定的配額聘用蒙古國工人。然而,蒙古國懂橋梁施工的技術工人非常少。
為了讓當地工人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企業組織中國技工帶領蒙古國工人從箱梁鋼筋下料、墩柱混凝土澆筑等基礎環節干起,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最終使他們掌握了一定技能,滿足了施工需求。自項目開工以來,幫助當地培養了現代橋梁施工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近300名。
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邢海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發展之路”計劃對接過程中,中蒙合作項目帶動了蒙古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造福了當地人民。雅爾瑪格立交橋項目也將成為烏蘭巴托市政工程的新亮點,成為中蒙友誼的新見證。
?。ū緢鬄跆m巴托電)
本報駐蒙古國記者 霍 文
本報駐蒙古國記者 霍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