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聯合早報:世界體系轉型以容納中國 趨勢不可避免

      2015-06-16 20:28: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16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6日刊文稱,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看法日益分歧。但都忽略了決定中國經濟前景的更基本因素:世界秩序。

        文章摘編如下:

        問題很簡單:中國可以在當前全球秩序下(包括其貿易規則),維持高速GDP增長嗎?還是當前秩序必須有重大改變,以便中國經濟可以持續增長?這問題的答案仍不明確。

        中國試圖尋找答案的一個方法,是爭取人民幣加入決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儲備資產價值的貨幣籃子――特別提款權(SDR)。目前,這一貨幣籃子由歐元、日元、英鎊和美元組成。

        IMF總裁拉加德6月4月在上海發表演講時,SDR課題成為聽眾關心的重點。拉加德表示,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只是時間問題,引起媒體的高度關注。遺憾的是,媒體對她的話解讀過度了。

        上個月,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在上海也面對同樣問題。他故意把話說得模棱兩可:人民幣納入SDR是一個積極步驟,但在此之前,中國須在改革金融業和轉變增長模式上取得更大進展。

        IMF預計將在今年10月,五年一次評估SDR貨幣籃子時,投票表決是否讓人民幣加入。但即便情況與2010年不同,大多數表示贊成,美國也有可能行使否決權。這一結果不會令人感到意外,因為美國(盡管是國會而非奧巴馬政府)曾阻止在2010年達成的改革,即增加中國在IMF的投票權。

        SDR用途有限,這意味著納入人民幣只不過是象征性的舉動。然而,這將是一個強有力的象征,等同認可人民幣的全球用途。這一結果不但將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將讓人們對中國在現行全球經濟秩序中還有多少發展空間有所了解。

        經濟學家阿爾文•蘇巴瑪廉在其2011年的著作中,預測人民幣將在這個十年之末或下個十年之初,成為全球儲備貨幣。根據他的觀察,經濟和貨幣主導地位的時滯比傳統的看法更短。

        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也積極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但是,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情況,仍遠低于蘇巴瑪廉的預測。

        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目標,是重建將亞洲商品和思想傳播到歐洲的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將為這影響50多個國家的計劃投入巨資,這對發展中世界的吸引力不難理解。

        亞投行同樣也極具吸引力,而且不僅是對發展中國家。事實上,57個國家,包括法國、德國和英國等大國,已經加入成為創始成員國。這或許反映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國主導秩序的回報正在下降。

        平心而論,中國仍需要進行重大的國內改革,尤其是金融業。但中國拒絕追求可以提振出口的貨幣貶值,哪怕需要面臨增長減速,這顯示他們愿意爭取人民幣的國際角色和中國的長期經濟增長與繁榮。

        不管人民幣在10月是否被納入SDR貨幣籃子,世界體系逐漸轉型以容納中國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張軍)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