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世界日報:繼續“去中國化” 反課綱是禍不是福 冬冬街鼓朝朱軒

      2015-07-31 19:25: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31日電 臺灣日前掀起反對教育部門課程綱要微調運動。美國《世界日報》當地時間30日社論表示,爭議的目的不外繼續“去中國化”、凝聚社會“反中”意識,意圖把馬英九當局整套意識形態邊緣化,直到完全消滅。這是從教育和根本上,給臺灣“獨立”土壤和養分,培植和灌溉“臺獨”意識。這種里應外合刻意推進的“新臺獨運動”,對臺灣是禍不是福。

       

       

        文章摘編如下:

        先看外環境,中國大陸崛起,臺灣也陷入矛盾躊躇中;美日結合盟邦、伙伴構成圍堵之勢,妖魔化大陸,使“獨派”多少因此壯膽。臺當局建構的臺灣不涉入強權紛爭、兩岸和好的處境,面臨“獨派”想趁機推翻,讓臺灣更依賴美日保護,間接加入國際“抗中”行列。

        再看內環境,馬英九當局著手修正“扁政府”歷史課綱,把美化殖民的稱謂、詞語修改掉。教育部門只“微調”,就激起“獨派”串聯反對。

        不知是巧合或刻意,與島內運動搭配唱和的,正是李登輝訪問日本,公開演講“脫古改新”,“釣魚臺是日本的”。這些皇民化思維除了說給他打心底認同熱愛的日本人聽,也“出口轉內銷”向臺灣推廣。

        對照臺灣一些縣市推倒蔣介石塑像,出現日本前總督兒玉源太郎、民政長官后藤新平塑像;桃園龍潭陸軍阿帕奇基地對面,豎起“大日本人民救援委員會”廣告牌,日本侵華期間的太陽軍旗飄揚,當局卻未聞問。二戰時被日本侵略的國家和地區,大概只有臺灣如此妖孽盡出,以皇民自居,丟失民族靈魂,褻瀆侮辱自己民族,卻假借“民主”“多元聲音”而行之。

        明眼人都可察覺,蔡英文即使執政,也不可能有宣布法理“臺獨”機會,但藉政策和假借民間自發運動,不斷深化“臺獨”意識,去“中國化”、去“中華民族化”,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血緣等關系,最終視中國大陸如“外國”,可能是系列行動的前奏。

        蔡英文和民進黨這樣的操作和意識形態,未擺脫陳水扁執政框架,難道認為天下人皆可欺,而不是自己在掩耳盜鈴?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