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踏出國門留學 須先過誠信關 散漫不可收
中新網7月31日電 備受關注的15名留美中國學生涉嫌共謀作弊替考案有了新進展。周三,匹茲堡地方法院對首名認罪學生進行宣判,李必遠(音譯)被判五年緩刑,并同意將其交給移民局,安排將其遣返回中國。美國《僑報》當地時間30日社論稱,就此案而言,這是對個人和留學生群體而言,教訓已經足夠沉重。這是對留學生考試欺詐行為的一個警示。
文章摘編如下:
正如助理檢察官所言,“這個案件將有威懾作用。被告毫無疑問是聘請冒名頂替參加大學入學標準考試的外國人之一。” 據報道,李必遠在法庭上對法官表示自己的懺悔:“我為這個愚蠢的決定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我將永遠為我的決定而后悔。”更需要指出的是,此事不僅給他個人帶來痛苦,也給中國留學生群體帶來傷害,因為留學生的整體形象必然受到玷污。
近年來,中國學生留美潮一浪高過一浪。今年初,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EE)發布的最新《美國門戶開放報告》,2013-2014學年,留美中國學生人數總計有27萬,較上一學年增長16.5%,這是連續第7年以兩位數增長。中國繼續名列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
美國的大學,甚至中學,中國人的面孔隨處可見。眾多的留學生延續了上一輩留學生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傳統。但令人擔憂的是,各種新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其中以誠信問題最為要命。
誠信出問題的表現有多種。許多中國學生在申請進入美國大學時,往往由人代筆申請信和自我陳述。一些不良中介,從GPA成績、申請函,到自我陳述與社會實踐,都一手包辦。一些學生在作業和考試時作弊,或者尋找槍手,或者抄襲。而且,近年來考試作弊已經走向市場化、系列化、高科技化。
本案透露出,從偽造護照到槍手代考,已經出現完整的“一條龍”服務。一些機構和個人還發明出“時差作弊”,利用不同國家、地區考點間的時差,傳遞考題答案,令美方的考試機構防不勝防。
事實上,優秀的中國學生并不在少數。誠實地申請、考試同樣能達到目的。但目前的狀況是,一些達不到留學資質的學生,就寄望于通過造假達到目標,結果出現“劣幣效應”:老實人往往吃虧。
有人認為,“這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囚徒困境:中國學生是可以努力做到誠實并獨立完成申請的整個過程的,但他們大多數會感到,如果不經中介機構‘專業的’幫助,那么,和那些經留學中介‘輔導’的同伴們相比,自己就會缺乏競爭力。”
但這些人必須切記中國的古語:聰明反被聰明誤。貪小便宜者往往最后吃大虧。即使欺詐者可能一時得手,但群體必然付出更大代價。就留學生而言,當美國的教授和學校在實際接觸到學生后,發現“貨不對板”,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刻板印象,影響到對這些中國學生的看法,也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學業乃至就業。
誠信是現代社會的基石。與其他許多領域一樣,美國教育體系的設計,是以誠信為前提。如美國沒有高考,而以學生自己申報的材料為錄取基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放棄將SAT考試成績作為錄取標準之一,這樣的錄取過程更依賴學生的誠信。因此,欺詐行為蔓延會使得整個錄取體系崩潰。
毋庸諱言,在經濟危機下,美國一些大學在乎中國學生的高額學費,而對他們摻水的申請材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來自學生以及學生賴以成長的社會環境。誠信缺失,是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的一個最嚴重問題。
因此我們期待,此案的判決一方面給留學生們一個警示:留學美國先要過誠信關。另一方面,中國教育界和整個社會,要引以為戒,不僅從教育層面,而且從法律層面,獎勵誠信者,懲罰欺詐者,重建誠信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