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外媒:臺灣反課綱事件證實民進黨從中取利心態 轆轤初轉

      2015-08-04 20:29: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外媒:臺灣反課綱事件證實民進黨從中取利心態
           臺“教育部”網站遭黑客攻擊,網站首頁癱瘓逾14小時。圖為“教育部”現場戴上V怪客面具的“反課綱”聲援者。(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8月4日電 臺灣反課綱學生運動持續延燒。對此,境外媒體關注稱,毋庸諱言,課綱的修訂,已經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帶有高度意識形態及身份認同的政治問題。分析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挺反課綱,想收割、又怕被割傷,一路走來,見機行事,發言也舵隨風轉,恰證實民進黨從中取利的機心。

       

       

        臺灣《旺報》4日文章稱,日前民進黨“大選”參選人蔡英文承認該黨支助“課綱學運”。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去年“太陽花學運”的幕后老板也是民進黨。仿佛民進黨要靠示威學生拉選票。

        臺灣《中國時報》3日社評指出,臺灣反課綱行動愈演愈烈,盡管執政當局已經采較緩和的手法,情勢反而更激化,教育部門淪為激情發泄的場所,不僅一再被包圍攻占,網站也被癱瘓,加上一堆政客介入插花攪和,課綱的修訂竟弄得全臺不安,這些畫面生動刻畫了現時臺灣的真正危機:民粹泛濫,積非成是。

        新加坡《聯合早報》4日社論則分析,自主張“臺獨”的民進黨在2000年執政之后,就開始了課綱的“臺灣化”過程,“臺灣史”獨立成冊,五千年“中國史”則濃縮為一冊,高一學生從上學期就“倒帶”先學“臺灣史”,明顯切斷兩岸的歷史關聯。

        如今國民黨當局的微調,主要是針對此前的做法。毋庸諱言,課綱的修訂,已經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帶有高度意識形態及身份認同的政治問題。

        分析指,2000年隨著政權的和平轉移,臺海兩岸關系也從國共內戰的遺緒,轉變為“統獨”、分裂反分裂的新狀態。代表臺灣本土意識的民進黨,同時必須面對在野國民黨的挑戰,加上政績不佳,為了能蟬聯執政,遂走上了認同政治的歧路,以操作“統獨”議題來凝聚支持者的情緒。

        而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后,面對的已經是身份認同高度分裂的社會。年輕一代經歷了8年的政黨輪替、“臺灣化”教育,在認同意識上已經不像上一代。同時,大陸的全方位崛起,以及臺灣經濟同一時期的相對式微,使得臺灣社會喪失了以往的自信。同時,年輕人因為貧富差距擴大,就業不易且起薪低微,對未來更難以樂觀。本土認同的意識形態,被政客當作政治動員的絕佳題材。

        香港《文匯報》4日評論稱,兩岸學者對有“臺獨”影子的幕后黑手在推動事件發展的觀點深信不疑。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更斥責,“獨派”給學生“指點迷津”,?喊助威,令“反課綱微調”最終賦予“反統一”的政治意涵,而學生們也淪為了民進黨為明年“大選”造勢的“馬前卒”。

        臺灣《中國時報》4日社論則表示,民眾應理解,臺灣經濟下行已極其嚴重,如果繼續惡化,就可能影響大家的收入與消費能力?,F在必須扭轉社會氛圍,營造有利的營商環境,大力招商引資,并以政府之力,進行公共建設,上下一心拼經濟。

        臺灣《聯合報》3日社論稱,臺灣反課綱的動員爭議兩極,蔡英文挺反課綱,挺得小心又謹慎,卻打算強渡關山,擴大抗爭,將逼得雙方正面交鋒。反課綱究竟是反什么?蔡英文又到底在挺什么?其實,蔡英文挺反課綱,想收割、又怕被割傷,一路走來,見機行事,發言也舵隨風轉,恰證實民進黨從中取利的機心。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