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五百年前是一家 今生今世未相識

      2016-04-23 00:12: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五百年前是一家今生今世未相識
      攝影王秀蘭

        4月21日上午,我從萬里之遙的北京崔勇博士處得知著名建筑史學家、建筑考古學家楊鴻勛先生已經于近日仙逝而魂歸天堂。

        我早在三十幾年前就從高介華先生處聽說過楊先生的人與事,但是非常遺憾,因為我常年在海外工作和生活沒有機會見到楊先生,所以從他來到和離開這個繽紛復雜的世界之間,我們從來沒有謀過面,也沒有間接的交往過,兩個同姓楊而不同齡的“地球人”一上一下地懸浮在這個地球上。記得這期間有幾次往返歐洲路過北京去拜訪和請教他的機會,但因為行色匆匆而沒有隨心所愿。盡管我們從來沒有見面,但楊先生早在我心中留下了家人的“影子”。我們因為都同姓的緣故,我總是感覺我們是五百年前親如一家人的宗親族親而親情滿滿。天下楊氏是一家,天下楊氏出弘農。西北的陜西華陰弘農“楊國”是我們楊家將姓氏和人丁的發源地。我們弘農楊氏后來隨著中國歷史的漩渦和進程,被統治者們像漫天的星星撒向了天空,在漫長的悠悠歲月中遍布了全世界,移民線路圖浪跡山西、河南、山東、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等省市,從而形成分布東西南北中的東楊、西楊、北楊、南楊和中楊還有香楊、澳楊、臺楊以及東南亞楊和五大洲的海楊等六千萬人口的楊氏大家族……。我不知道楊先生是何支何派何輩,也不知道楊先生及其家族是不是在何時何日何地“張冠李戴”或者“冒名頂替”由其他姓氏改姓楊氏的?這些需要考古學家去“考古”一番,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們、他們和我們又失去了一位大師――學術的大師和人生的大師。

        您的“半畝園”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和堡壘,也是您退而不休的“中國夢”的伊甸園。我沒有機會到訪您的“仙地”,但我想它是不是“楊國”的袖珍版或者是美國建筑大師奈特所鐘愛的“流水別墅”的中國版?“楊國”可能沒有,楊先生卻在園中;流水可能沒有,鄉村別墅依舊,而且還是袖珍小巧的“半畝”園地。辛苦一輩子,被人整了一輩子,您該在“半畝園”無憂無愁地享享福了!在“半畝園”里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地主”,也可能您的“半畝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園,因為您的“半畝”園內常常高朋滿座,裝下了整個世界和業界精英。

        霧霾猖狂,肯定您常常徘徊在霧霾中伸手不見五指的“半畝園”。天怒人怨,肯定您不愿生活在這比建筑考古現場更為惡劣的環境中。世界糟糕,肯定您心中自由、民主和科學的明燈沒有熄滅。您是否還記得《長相思》:“望江南 憶江南 天上月 遙望似一團云 夜久更闌風漸緊 為奴吹散月邊云 照見負心人”。國家是個負心人負了您,您卻沒有負國家,更沒有負楊家!雖然您沒有院士頭銜,但是您在建筑考古學的專業領域又有幾個院士可以超越您呢?您是中國建筑史和建筑考古學王國中大名鼎鼎的楊家將!

       

        您的朋友常青院士擬出了祭奠您的挽聯:

        一生才思傾情古史浮想聯翩天涯路

        六十甲子耕耘建苑探賾索隱一家言

        我不自量力唱和常院士斗膽送給您一挽聯:

        鴻大功勛楊家將五百年前本是一家

        今生今世譽宇宙萬萬年后堪稱一流

        五百年前是一家,今生今世未相識;三十年前是一家,今生今世似相識。

        先生走好!

        一路平安!

        楊 光(瑞士)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