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僑報:中華料理店日本堅挺不倒 靠吃苦耐勞
中新網7月26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26日刊文稱,數據稱,日本的外食產業市場規模達到25萬億日元。然而,外食行業內競爭十分激烈,每年有許多新店開設,也有很多店倒閉。令日本社會感到好奇的是,就連大型連鎖餐飲店也有不少倒閉了,為什么中華料理店卻可以堅挺幾十年?
文章摘編如下:
在日本,辦公室工作的白領中午通常都去附近的餐廳解決午飯問題,不少單身白領甚至還會在外解決晚飯問題,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外食”,而為人們提供餐飲的店鋪組成的產業,就成為外食產業。根據統計數據,日本的外食產業市場規模達到25萬億日元。
然而,日本的“外食”不是一家獨大,而是百花齊放。在25萬億日元的市場規模里,行業內規模排名前十的企業營業額相加,也只有2.2萬億日元,占總比例不過8.7%。造成這種現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外食行業內競爭激烈,每年有許多新店開設,也有很多店倒閉。
令日本社會感到好奇的是,就連大型連鎖餐飲店也有不少倒閉了,為什么星羅棋布地由華人開設在日本大街小巷的中華料理店,卻可以堅挺幾十年?
首先,中華料理店善于控制人力成本。許多中華料理店都是一對華人夫婦共同經營,因為華人堅韌而不怕吃苦,盡可能地在起步時包辦一切大小事務,實在忙不過來了再請兼職。此外,中午和晚上兩餐,他們也都基本在店里解決,生活費成本大幅降低。
可以說,吃苦耐勞和勤勞的民族傳統,是支持華人把中華料理店經營得紅紅火火的原因之一。
其次,中華料理店善于精打細算。許多人認為中華料理分量大,卻不知道經營者其實對每一個菜的分量都已經進行過計算。菜單如何安排能夠既讓人吃得飽,又不浪費食材也是下了一番心思的。既在味道上不輸給其他店,又在成本上控制得更低制造價格優勢,這就是中華料理店征服日本人的根本原因。
如今,日本人口不斷減少,幾乎所有行業都面臨著勞動力的危機。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中華料理店仍然能夠大放異彩,是非常不容易的。
接受記者采訪的一名中華料理店老板表示,日本的餐飲業競爭的確很激烈,但是自己和妻子一直相信,只要敢開拓、肯動腦、不怕吃苦、下功夫用心經營,就一定能在這個行業站住腳。中華料理就應該借助中華民族的精神去發揚光大。(李菲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