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官員:“毒奶粉”案政府監管存在極大漏洞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編譯稱,法國奶制品巨頭拉克塔利斯集團(Lactalis)2017年底爆出毒奶粉丑聞以來,后續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近日,遭污染工廠所在地區的政府官員表示,在2005年到2017年間,相關監管機構的產品采樣中,并未針對沙門氏菌(salmonelles)進行檢查。
這起食品安全丑聞源于該集團在克拉昂(Craon)的工廠設備遭受沙門氏菌污染,相關產品售出之后迄今已導致37例沙門氏菌病例。
據法新社報道,在最近的調查活動中,克拉昂所在的馬延省(Mayenne)“社會和諧與民眾保護局”(DDCSPP)副主任德芙萊塞勒(Laurence Deflesselle),在同國會專案調查委員會的面談中提及,該機構在2005到2017年間對克拉昂工廠進行了17次采樣抽查,但檢測指標并未包含沙門氏菌一項。
德芙萊塞勒解釋稱,當初進行的采樣抽查針對的是殺蟲劑、重金屬、霉菌毒素等,其中最后一種是烘干產品中最常見的污染因素,但檢測指標里并不包括沙門氏菌。
德芙萊塞勒還透露,拉克塔利斯集團的產品2015年曾有一次被消費者投訴,稱包裝內出現鐵屑。這起投訴事件導致有關機構對該集團進行了一次額外抽查。
此外,拉克塔利斯集團曾在2017年8月和11月兩度發現克拉昂工廠的環境中存在沙門氏菌污染,但根據法律規定,只有在產品本身直接遭受污染時,才必須向政府部門報告。因此無論是德芙萊塞勒本人,還是相關部門的其他負責人,當時都對此事并不知情。
法國參議院已經提出議案,要求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效率進行優化,其中包括企業在內部檢測中,當生產工廠的周邊環境中發現沙門氏菌時,必須向政府部門報告。此外,針對生產廠商的監管職責也將予以進一步澄清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