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歐時:美英法轟炸敘利亞之后 還得回到談判桌?

      2018-04-20 10:15: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9日電 近期輿論持續關注敘利亞局勢,法國《歐洲時報》刊文稱,美英法對敘利亞的導彈襲擊結束后,雖然俄羅斯呼吁聯合國安理會譴責西方國家的行為,表決未獲通過;但與此同時,美英法在動武之后也開始尋找外交途徑。15日,三國宣布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一份新的決議草案,旨在持久性地解決敘利亞沖突。

      來自美英法的空襲結束,生活還在繼續,敘利亞地區派發糧食的車隊經過之處,人群緊隨其后,分發的大餅被哄搶一空,沒有搶到大餅的人只能在地上尋找遺漏的餅渣。
      來自美英法的空襲結束,生活還在繼續,敘利亞地區派發糧食的車隊經過之處,人群緊隨其后,分發的大餅被哄搶一空,沒有搶到大餅的人只能在地上尋找遺漏的餅渣。

        文章摘編如下:

        4月16日法國《世界報》的大標題寫道:“敘利亞:空襲之后外交牌的不確定性”。文章說,美國、法國、英國對敘利亞進行空中打擊采取了避免使局勢升級的方式,現在試圖打“外交牌”。

        本來,歐盟是一致支持針對敘利亞境內目標進行導彈空襲的。但是,日前歐盟外長在盧森堡召開會議后,發表的共同聲明卻顯得措辭謹慎。

        歐盟外長聲明中僅僅對美國、法國和英國針對敘利亞化學武器庫的打擊行動表示“理解”;歐盟支持旨在阻止使用化學武器的所有努力。

        這與之前完全不一樣了。歐盟外長聲明所展現出的立場,與上周末歐盟一些成員國政府的表態明顯存在很大落差。德國聯邦政府當時聲明稱:我們支持我們的美英法盟友通過這一方式承擔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責任,軍事打擊是“成功且適當的”。

        阻止歐盟明確表態支持打擊敘利亞的,顯然是那些并非北約成員的歐盟國家,其中包括瑞典、奧地利、芬蘭、盧森堡、馬耳他和塞浦路斯。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沒有參與這次空襲行動。這體現了西方不同國家在如何處理敘利亞問題上的明確分歧。

        轟炸之后,歐盟各國在頭腦發熱結束之后,終于有些冷靜了。以法國為首的歐盟為什么在轟炸之后,愿意選擇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敘利亞沖突呢?

        首先,歐盟不愿意與俄羅斯正面沖突。

        法國方面強調說,此次空襲并非意在挑起對峙。因此美英法盟軍在實施行動之前,已經向俄羅斯提前發出了警告。據總部位于英國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透露,根據俄羅斯所掌握的情報,所有成為空襲目標的軍事設施都已經在三天前緊急清空。美國方面還指出,在選擇襲擊目標的過程中,西方盟軍刻意排除了任何波及俄羅斯軍隊的可能性。

        其次,歐盟真的沒有能力再接受更多的戰爭難民了。俄外長拉夫羅夫日前表示,美法英打擊敘利亞一定會有后果。他還提醒歐洲:任何在敘利亞的微小過當,都可能導致新移民潮涌向歐洲。

        第三,法英為首的歐盟“認識”到了在國際法框架內,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其實,法英除了在顯示自己“大國”地位,刷一下“存在感”的情況下,會跟風美國,在大多數時候,它們還是傾向于在國際法框架內解決問題。

        其實,美國及其盟國也已經意識到,突襲敘利亞軍事設施能帶來的襲擊效果,早已消失殆盡:轟炸既不會讓敘利亞的平民立刻感受軍事打擊對他們日常生活的改善,他們長期飽受戰爭痛苦。所以,國際社會要想持久性地解決敘利亞沖突,最后只能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分歧。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