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xxo8s"></p>
    2. 日本蓄力運作移動支付 電子貨幣有望“彎道超車”

      2018-05-28 12:24: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5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刊發文章稱,“日本人早已進入平成年代,金融思維卻停留在昭和年代?!闭f起移動支付在日本的狀況,很多日本人唯有苦笑。2018年4月,據日本銀行公布的1項統計結果顯示,2017年日本移動支付的金額達到51994億日元,同比僅增長了1.1%。

        文章摘編如下:

        細究之下不難發現,在全球移動支付呈現燎原之勢的背景下,2017年日本的移動支付金額僅同比增長了1.1%,實在有點難看。再與其它國家一比較,日本就更加臉上掛不住了。日本內閣府的統計顯示,中國的移動支付比例早在2015年就超過了55%,日本卻只有可憐的18%。即使與美國的41%相比,日本也相差了一大截。

        另一方面,日本的現金流通量卻多得驚人,在全世界特別突出。日本銀行2017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現金流通金額占到GDP的19.4%。而發達國家中,歐盟只有10.6%,美國只有7.9%,英國只有3.7%。即使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這一數字也僅為9.2%。不難看出,日本還停留在“現金大國”階段。

        客觀地說,電子貨幣在日本普及不開,不是政府“不給力”,而是有太多障礙。首先是民眾對日元現鈔的偏執“信仰”。日元因為設計精美、偽鈔少、攜帶方便、國際兌換性強,100多年來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

        很多日本人直言“1天手里沒有日元現鈔,就會感覺心里發慌”。其次是不斷加速的老齡化讓日本“老人當道”,要在1個滿街都是老人的社會里推廣電子貨幣這種新生事物,難度確實不小。此外,日本移動支付發展緩慢還有1個更重要的原因:金融機構的營收結構。

        日本各種購物及休息場所都遍布自動取款機,民眾取款非常方便??墒?,大多數時間里,用戶取款1次需要支付108日元至206日元的手續費。在低利率政策長期化的背景下,日本金融機構通過存貸利差賺取的利潤越來越少,已經將這些手續費作為了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

        目前,日本地方銀行的凈利潤中,約13%是自動提款機的手續費。而SEVEN銀行等新興銀行,純利潤的99%都是自動提款機手續費。如果日本快速推進移動支付,將直接導致金融機構經營惡化,動搖其經營基礎。

        但是,技術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不管愿不愿意,移動支付都將成為今后的主流。日本金融機構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僅開始 “自我革命”,并計劃彎道超車。5月,日本3大行向外界宣布,將推出統一規格的掃碼支付系統“BankPay”,并于2019年正式上線。

        此外,3大行還計劃牽頭成立“金融機構無現金協會”,吸納日本全國的金融機構加入,共同推進掃碼支付系統普及。一場金融機構的“集團大作戰”,正在日本全國展開。

        日本將虛擬貨幣作為普及移動支付的利器,與日本民眾對虛擬貨幣的狂熱分不開。日本金融廳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日本至少有350萬人進行虛擬貨幣交易。其中,20多歲、30多歲和40多歲的虛擬貨幣投資者是日本虛擬貨幣交易者的主要人群,分別占28%,34%和22%。

        而2017年用日元結算的比特幣交易量占到了全球交易總量的半數以上,即使到了2018年1月,這一比例也超過3成。也就是說,日本虛擬貨幣交易者人數多、年紀輕,能為移動支付提供堅實的基礎。

        為此,日本計劃以虛擬貨幣為杠桿,撬動整個金融體系變革,借此建立1個“無現金”的全新國家支付系統。除了已經流通的虛擬貨幣,日本還在組織數十家金融機構,聯合推出1種名為“J幣”的新型虛擬貨幣。

        “J幣”可以用于日本各種實體店與網店的支付,還可以與日元等值交換。說穿了,就是日本計劃將日元“虛擬化”?!癑幣”計劃在2020年之前正式投入使用,并加入日本全國的移動支付系統中。

        不難看出,日本正在開發的移動支付系統,是現有移動支付的升級版,而且已經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一旦日本金融機構下定決心快速推進,不僅能夠快速推動日本社會的“非現金化”,還能夠在虛擬貨幣運用上搶得先機,很可能實現移動支付上的大“逆襲”。

      男男在线观看中字

      1. <p id="xxo8s"></p>